摘 要: 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是會計工作的核心,是會計工作的生命,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但近年來,由于一些會計行業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業務能力不強、部分企業負責人法律意識淡薄、會計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進而影響國民經濟的運行秩序和高質量發展。本文從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為主要研究內容,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工作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對策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政府部門宏觀經濟調控、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關,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本市場逐步完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有必要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治理進行深入探討。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各種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它既是對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也是會計人員對社會應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會計從業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到會計工作質量,不同道德水平的人員在會計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提供的會計信息也會有所差別。
工作熱情不高、責任心不強、缺乏敬業精神和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這些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的表現都直接影響著會計工作的質量。有的會計從業人員在單位負責人的授意、指使、強令下,無視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甚至還主動幫助出謀劃策,編制虛假財務報表、偽造會計憑證和資料,致使會計信息失真事件層出不窮。還有的會計從業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職務之便,置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偽造虛假會計信息,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2、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上進心不強
目前會計從業人員的知識層次不能完全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一些基層會計人員未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對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簡單的會計處理還能應付,對復雜的會計業務很難較好地處理,以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諸多的問題。雖然也有一些會計從業人員曾經接受過正規大專以上學歷教育,但這一部分人數量較少,尚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前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已勢不可擋,會計信息綜合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國內不少單位紛紛使用互聯網的大數據、網絡化、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管理各項工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迅速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不斷提高技能,加強學習以適應經濟發展潮流。但有的會計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上進心不強,不認真鉆研業務知識,不注重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業務技能;有的會計從業人員雖然經過正規的學習教育,但習慣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不認真學習新的知識,不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還有的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結構老化,對學習新知識和新理論存在畏難情緒。這些業務水平低的表現都會導致會計信息不準、不實,從而影響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破壞國家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3、部分企業負責人素質不高、法律意識不強
一些企業負責人受利益的驅使,為達到公司上市、偷稅漏稅等種種目的,利用手中的權利,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采取各種違規手段,對會計資料進行篡改。而會計人員由于害怕打擊報復或職業素質不高,不能堅持原則同違法違紀作斗爭,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無所顧忌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017年,中國證監會共發出109份行政處罰通知書,其中涉及財務造假行為的處罰就有29份,幾乎比2016年翻了一倍。2018年全年共處罰信息披露違法類案件56起,其中圣萊達、國藥控股、金亞科技、昆明機床等11家上市企業因虛增收入等財務造假行為收到證監會發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金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虛構客戶和業務、偽造合同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證監會依法將相關人員涉嫌欺詐發行等犯罪問題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三年財務造假,證監會決定對昆明機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23名相關責任人員分別給予了警告和罰款;同時,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采取了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昆明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5月22日也被終止上市。這些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侵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這些案例從表面上看是會計人員不良職業道德的表現,其實都是單位負責人直接指使和策劃下造假的,是單位負責人素質不高的體現,是單位負責人法律意識不強的直接結果。
4、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約束力不強
我國對會計工作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雖然已經出臺一些內部控制的相關法律和法規,但并非所有的企業均已貫徹實施,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仍存在內部崗位分工不明、權責不清、會計處理程序混亂等現象。會計人員的工作多多少少會受到單位負責人的干預,不健全的內部會計監督機制難以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外部監督機制是由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的會計監督,但由于部分會計事務所業務水平不高,靠拉關系、降低收費標準招攬業務,以致監督走過場、避重就輕、蜻蜓點水,不敢暴露企業深層問題,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如在著名的“創業板財務造假第一案萬福生科”事件中,負責審計的中磊會計事務所未勤勉盡責,出具了存在虛假記載的報告。在“錦州港財務造假案” 事件中,負責審計的世界著名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華振會計事務所,對錦州港編制的虛增收入4億多元的財務報告竟然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畢馬威也因此被中國投資者告上了法庭,成為第一家被告的四大,遭遇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大的滑鐵盧。
同時,財政、審計、稅務、證監會等職能部門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雖然有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稅收財務物價檢查,但其經常性、規范性以及廣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給企業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持,進而難以形成有效的再監督機制。
二、防范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
1、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
2017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會計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將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修改為“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新《會計法》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因此,會計人員必須切實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嚴守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并且不受權勢和偏見的影響,確保判斷所產生的會計資料能真實、公允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首先,在校大學生要自覺提高對職業道德的認識。作為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年輕人,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技術知識,擁有健康的體魄,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這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把個人理想同職業發展結合起來,逐步養成愛崗敬業、艱苦創業、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優秀品德,進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轉化為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其次,在職會計人員要增強繼續教育的積極性。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不僅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需要,也是我國《會計法》的明文規定,更是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在職會計人員要在繼續教育和學習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得做出職業判斷,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第三,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各單位應建立會計工作崗位考核辦法,各級財政部門應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嚴格考核結果運用,將單位會計崗位考核情況作為會計人員晉升、晉級、聘任專業職務、表彰獎勵的參考依據,對違法違紀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對職業道德水平低、不勝任的會計人員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2、強化會計人員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
在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國內不少單位紛紛使用互聯網的大數據、網絡化、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管理各項工作,僅會用簡單記賬的會計人員將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并將逐步被高級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所取代。因此會計工作者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推進會計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
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起學無止境、終身學習的理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學習,整合會計知識結構,不斷提升會計專業技能。要認真學習《會計法》、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熟練掌握大數據、網絡化、云計算、區塊鏈的現代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創新思維能力和專業素養能力,降低在處理業務的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幾率。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 定期和不定期地為會計人員提供行業知識培訓,傳授新的專業知識,開拓會計人員的視野,提升職業技術水平,保障會計人員有足夠的能力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財政主管部門對在職會計人員要開展經常性的繼續教育培訓,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模式,增強培訓效果,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技能。
3、單位負責人要認真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責任
《會計法》明確規定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的負總責。按照《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應對本單位會計資料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單位負責人要認真履行《會計法》賦予自己的會計責任,保障《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和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一是學法、懂法。高度重視會計工作,切實履行法定職責,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甚至法律法規辦理會計事項。第二、學點會計、懂點財務。積極支持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職能作用,對忠于職守、堅持原則,作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適時給予精神的或物質的獎勵,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工作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第三、增強經濟管理駕馭能力,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范會計行為,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強化內部管理和會計控制,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做出表率和努力。
4、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形成監督合力
進一步建立健全會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政府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并注意發揮各自的功效,加強協作,形成監督合力,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有效。
企業管理層要增強企業內部控制意識,建立并完善內部會計監督、內部審計等規章制度,明確單位責任人與內審人員、會計人員制約的關系,避免濫用職權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防范會計信息失真。企業應嚴格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聘用實力強、信譽好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質量進行社會審計監督。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監督者、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的評價者、企業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的見證者,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制止和約束會計舞弊行為,減少信息失真情況的發生。
強化政府外部監督。財政、審計、稅收、證券監管等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發揮監管合力,形成一個統一的監督整體,依法對企業進行檢查、督促和審計,使之規范化、制度化。同時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依法打擊力度,使造假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以切實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三、結語
會計信息的質量對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會計信息真實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必須制定一套完善的防范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措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努力發揮會計工作在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國家經濟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于小雅.淺議新形勢下如何提高會計人員職業操守[J].商業經濟,2018(2)
[2] 厲國威.安玉琴.“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山西財稅,2018(9)
[3] 聶興凱.翟繼光.會計法權威解讀與典型案例分析[M].立信會計出版社2018(7)
[4] 2018證監會行政處罰情況綜述[K],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2019.1
作者簡介:張夢圓 (2000-),女,長春理工大學2018級經管學院會計系221班,學歷:本科,專業:會計學,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