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榮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我國沿海城市持續出現用工荒現象,并呈現常態化得趨勢,大量代工企業出現無工可用的現象。在珠三角與長三角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中,生產線的員工月流失率能控制在6%以下是相當不錯的,大部分企業的月流失率高達6%~15%之間,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月流失率高達20%以上,甚至在內地的很多企業,員工流失率的狀況也好不了多少。R公司是手機零部件制造跨國公司,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代工企業,自制模具精度高,注塑設備先進,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用工需求過多,一線操作人員流動過快等。
本文以R公司為具體研究對象,運用精益生產相關理論知識,分析R公司生產流程的現狀,找出生產流程中生產線操作人員多,技術要求高的,勞動強度大的原因。提出減少生產線人數和預防人員流失的方案,解決工廠用工問題。
關鍵詞:高人員流動;代工企業;精益生產;生產流程改善
一、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吳海兵等人從政策環境、經濟環境、企業自身和員工個人等方面剖析中小企業“員工荒”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從加大政策扶持、轉變用人觀念、完善招聘機制、強化員工培訓等五個方面化解中小企業“員工荒”問題的對策建議[1]。陸慧等人認為企業應針對“民工荒”“漲薪潮”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用全面報酬的理念破解此難題[2]?!坝霉せ摹爆F象本質上是一個經濟效率問題,生產率高、競爭力強的企業能夠快速反應并有效規避用工短缺的困擾。用工短缺在中國的轉型期是一種局部性現象或結構性矛盾,根本解決之道是依靠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率的持續提升[3]。
二、R公司精益生產改善對策
(一)改變勞動力觀念
在降低員工流失率的時候,人員喜歡簡單地用增加工資來降低流失率。事實上,最近幾年由于政府最低工資的調整和規范,企業與地區之間員工的薪酬待遇差別已不是很大,員工因為薪水過低而流失的比率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高,況且直接加工資的做法一方面不能持久滿足員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從企業成本上來講并不現實。
從尊重人性的基本思想出發,企業推行精益的時候,任何工具方法的應用,都應充分尊重員工的人性。特別是在中國日前這個階段,勞動力不再是可以隨意揮霍的資源,勞動力已經從過去企業挑工人的買方市場變成工人挑企業的賣方市場。企業要從根本上轉變用工觀念,從尊重人性的基本點出發,把員工當作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把勞動力看成是長遠的比機器更為重要的固定成本,要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的產出。
(二)人性尊重
國內太多的企業經營者和負責人,把精益生產簡單地看成是“提高生產效率的工具”而已。再好的精益工具和方法,唯有輔之以正確的原則、理念或思維模式,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而這個原則就是“充分尊重人性"。豐田經營理念處處體現出尊重人性的本質。
(1)有員工才有公司,有公司才有員工。
(2)愛護員工如同愛護家人。
(3)探索生命的價值、工作的意義。
(4)以自己、職場、公司為榮。
(三)作業改善中尊重人格
要想實現和持續推進精益生產,首先必須得尊重員工,調動人的積極性,弄明白一線員工是怎么想的,多聽他們的意見。賦予作業人員有價值的工作,把人的能量與有效作業結合起來,激勵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更為關鍵的是,在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之間建立信賴關系。
(四)讓員工充分參與改善
在傳統的員工管理中,員工往往被排除在參與改善之外,員工只是被動地執行改善成果或按照標準文件操作,影響了精益生產的全面推廣和深入發展。精益管理的核心在現場,注重員工參與,要充分調動員工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引導和激勵員工參與持續改善。通過員工的主動的參與,發揮員工的創造性,增強其主人翁感,營造全員參與的改善文化。
(五)導入自動化設備,減少操作人員
機器自動化生產具有人工生產所不具備的優點,下面是自動化機器生產的優點。
1)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就是單位時間內能夠制造更多的產品,每個勞動力的投入能夠創造更高的產值,而且可以將勞動者從常規的手工勞動中解脫出來,轉而從事更加有創造性的工作。
2)產品質量具有高度重復性、一致性,能夠大幅降低不合格率。
3)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機器自動化裝配生產的節拍很短,可以達到較高的生產率,同時機器可以連續運行,因而在大批量生產的條件下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4)產品精度高。機器設備上采用了各種高精度的導向、定位、進給、調整、檢測、視覺系統或部件,可以保證產品裝配生產的高精度。
5)縮短制造周期,減少制品數量。機器自動化使產品的制造周期縮短,能夠使企業實現快速交貨,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還可以降低原材料及制品的數量,降低流動資金成本。
6)在對人體有害、危險的環境下替代人工操作。
(六)優化生產車間布局,實現“連續流”
實現“連續流”生產。在精益生產術語中,“連續流”即是按照產品的工藝流程順序將不同的設備或其他制造資源排列在一起組成生產線,產品在加工過程中沒有停滯和等待。實現連續流,將生產流程盡可能的連起來,從第一個工序開始到最后一個工序結束,實現連續流動,中間不設倉庫和中轉站,減少了搬運人員,減少了等待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制造周期,減少了在制品數量。
三、總結
本文從精益生產的角度,結合精益生產的技術和方法,提出減少了生產線操作人員數量的方案,員工流失率得到明顯的改善。精益生產線的員工穩定性提高,并且主動參與精益生產,精益改善成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海兵,張闖.沿海地區中小企業“員工荒”問題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6-122.
[2]陸慧,張瑛.“民工荒”“漲薪潮”現象的原因與應對策略: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J].理論探討,2016 (5):105-108.
[3]高文書,程杰.用工短缺的特征事實與內在邏輯——全國個體私營企業抽樣調查的證據[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 (01):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