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軍
摘 要:健身功能的作用及其價值,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已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影響,特別是對中職生來說尤為重要。針對專業性質,學生長期在實訓室因身體活動不足或久坐、久站的實訓方式給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面對現實,體育與健康教學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把健身功能落實在每一節體育課中,增強學生的健康體能和職業體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調節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受教育者體能,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性格,使受教育者防病祛病,提高學習生活質量。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和自覺鍛煉能力,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促使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核心素養獲得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等職業;體育與健康;健身功能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中,還存在著“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在課程內容標準的實施上存在各學習方面獨立教學和本末倒置的現象,未能抓住“身體練習”這一課程的主要特點。致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偏重于發展運動技術,而忽視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更為本質的功能──健身。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健身功能的價值越來越顯示出它所具有的魅力。人們對健身鍛煉的青睞,對體育精神的追求,已經成為整個現代社會的一種時尚,成了衡量現代人的一種標志。健身功能的作用及其價值,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已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影響,特別是對中職生來說尤為重要。針對專業性質,學生長期在實訓室因身體活動不足或久坐、久站的實訓方式給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面對現實,我們必須要把立德樹人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根本任務,切實把健身功能落實在每一節體育課中,增強學生的健康體能和職業體能。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健身功能,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提高健康體能和職業體能,學習各運動項目,掌握運動知識、技能和鍛煉方法,實現課程目標、發展核心素養必不可少的重要功能。健身功能是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核心功能,是實現課程總目標的物質性基礎,是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的物質保障,是體育與健康其他功能實施發揮的基本條件。所以,“健身”是體育與健康的本質功能。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健身功能,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人的智力是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5個基本因素有機結合而成,而以上諸因素的物質基礎是大腦。健身鍛煉能夠開發和提高大腦的機能。科學家用老鼠進行過試驗,把老鼠分成兩組,一組老鼠從幼鼠就關在籠子里不讓活動,另一組將老鼠放入一特制的籠子中讓其經常跑動爬高,待兩組老鼠長大后將其殺掉,分別秤其大腦重量和測量皮層厚度,結果發現經常活動的老鼠大腦重、皮層厚、腦神經細胞的樹突多。這個試驗充分證實了健身鍛煉對開發和提高大腦機能、促進智力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體育心理學研究證明:“運動能力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特殊的運動智力的發展,而且也可以促進哪些以語言、概念為條件的抽象智力的發展” 長期以來,中職生由于長時間實訓操作,缺乏健身鍛煉,造成了器官機能的下降,出現呼吸表淺、心臟泵血功能下降、血流減慢、神經傳遞信息機能下降、神經興奮性降低、代謝紊亂等亞健康現象。致使部分中職生經常出現胸悶、頭昏、惡心甚至昏厥等癥狀,這些癥狀主要是由于嚴重缺乏肢體活動,造成大腦供血不足,營養物質供給失衡、缺氧所致。
二、培養學生的自我價值感
中職階段的學生是青春期最旺盛的時期,而在該時期最重要的心理過程是形成自我意識和穩定的“自我”的形象。健身鍛煉是形成個體自我意識和自我形象的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
健身鍛煉過程中不僅能展現身體的各種形體動作,而且能盡情的表達思想意識和動作意識,尤其當個體在集體活動中,有利于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真實“自我”的形象的形成。首先,健身鍛煉有利于身體自我的提高。身體是我們生活與生存的物質性基礎,“自我”寓于身體之中,良好的發育狀況和健康狀況是身體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后天的合理營養和健身鍛煉的強化與塑造的結果。強健的體魄是形成良好身體自我的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健身鍛煉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健身鍛煉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加強,合作、探究式學習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達到不斷積累體育知識經驗,提高健身鍛煉的質量。同時會把體育運動的知識經驗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利于形成和提高解決學習困難任務和來自各方面壓力的主觀信念,增強自信感和成功感并形成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三、調節學生的情緒,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中職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升學壓力,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情緒變化比較大,經常表現為憂慮、煩悶、焦急、悲哀等不良情緒。由于這些不良情緒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要使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調節方法來調節情緒是當務之急。該時期多以有氧運動項目進行鍛煉,這樣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調節學生某些不健康的情緒,改善心理狀態、擺脫困境。美國的心理學家德里斯考曾對學生作過跑步的實驗。結果表明“跑步”可以減輕學生們在考試期間的憂慮情緒。美國精神病學家格雷斯特博士,將情緒極度低落的人分成兩組,一組采用傳統療法,一組練習跑步,十周后結果顯示,跑步的一組取得了與傳統療法同樣的效果。《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教師用書(體育篇)中指出,體育鍛煉之所以能對情緒產生調控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①.轉移注意狀態,②.提高自我效能,③.增強活動勝任感,④.促進社會交往,⑤.宣泄消極情緒。
四、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性格
意志是人們從事一切活動的動力。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在后天教育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健身鍛煉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一種有效手段,是中職生學習生活的一種基本需要。中職生隨著升學、就業壓力的加大和室外健身時間短缺,他們渴望健身鍛煉的激情不亞于文化課考試獲得高分數的心情。這種渴望健身的激情是培養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控性的積極動力。
意志力總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在健身鍛煉中必須克服外部困難(繁重的學習、惡劣的氣候、外力的阻撓、場地器材等)和內部困難(消極的情緒、信念的動搖、動機的沖突、恐懼感、缺乏信心、手腳酸痛、身體疲倦、能力不足等)才能鍛煉出良好的意志品質。健身鍛煉的效果越顯著,說明意志品質越優秀。因此,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健身環境,同時要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運用多種多樣、有一定難度的體育項目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參考文獻
[1]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
[2] 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體育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3] 曲宗湖主編:《體育課程的約束力與靈活性》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4] 體育學院通用教材:《體育史》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5] 高等學校試用教材:《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6] 章志光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7] 曹湘君編著:《體育概論》,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