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頂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強調并指出,教師要轉變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對課堂教學結構和體系進行調整、優化,以改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所以,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趨勢,樹立起更加科學的觀念和思想,把握數學學科的基本特點,積極推進課堂教學策略的創新,最終才能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效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數學教育是讓學生在學習促進好數學的同時,用它來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數學問題。數學可以解決的其他問題是使用“數學”思維習慣來描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一個具體的教程中,小學教師應該從實踐科學知識中學習,收集和提供事實,創造條件,向學生提供數學視角,從現實世界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法和策略,以強調小學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管理的數學的價值。
一、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小學生終生教育的起點,小學的基礎學習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比較重要。數學的學習既能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還能使學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將來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小學數學的創新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數學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借助創新思維、運用不同層次與水平的解答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找到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型教學可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創新教學方式的原則
(一)質疑性原則。所謂質疑性原則,主要就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設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F代教學論中指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問題能夠激起求知欲,學生不能感覺到問題,就不會去思考,更不會創新。所以,應該加強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主體性原則。當前的素質教育中要求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主體性原則主要就是圍繞學生的發展,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活動。盡管素質教育的實施,但是傳統教育觀念在一些老師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積極轉變老師在課堂中的地位與角色,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引導者與組織者
(三)求異性原則。在實施創新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遵循學生的心理與生理方面的差異,運用多種測評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回答,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外,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的個性問題得到老師的尊重與認可,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個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三、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對數學問題的認識以及對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應用系統性的數學思維,根據數學知識結構以及基礎,解決思考其中存在的問題。一些學生在認知受到結構上存在問題,無法發現教師的問題情境中所含有的數學元素;一些學生受到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的影響,對數學問題的興趣程度不足,難以進行主動的問題思考,認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受到了阻礙。此外,在小學不同的階段中,學生的心智水平差異較大,存在一些學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的影響,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能力存在不足。
(二)、部分教師缺乏教學創新精神。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一些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教學創新精神。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也是新教程的實踐者,只有具備與之相適應的新觀念,才能準確地把握新課程的理念,掌握新教材的宗旨,領悟教程編寫者的意圖,才能讓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當前,即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已被廣泛推廣,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依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數學教育中,學生習慣于沿襲教師的思路,總是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學生變成了學習的機器。大多數學生不再思考問題,缺乏主觀能動性。并且,由于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固守數學教材內容,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興趣,使得學生欠缺對數學的相關情感體驗,這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確定明確的數學教學目標。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起著定向作用的。因此,在明確數學教學的目標是開展教學的首要條件。首先,教師要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鉆研教材之后,才能制定出思路明確的教學框架。其次,理清“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立體化目標之間的關聯,正確把握三維目標的內涵,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再次,要靈活地設計教學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以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在創新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很多學生習慣于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在新型教育課堂上顯得不適應,甚至不知所措。這就要求老師充分做好學生的思想轉變工作,改變學生傳統觀念,讓學生在數學課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會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
(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重點、難點進行相關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解決相關問題。這不但是數學創新教育的主要宗旨,同時也是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關鍵。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只有讓小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才能慢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單純地過度依賴老師。
(四)活學活用,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死板,缺乏變化,導致課堂教學空洞乏味,很難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的教學是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潛能才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拋開以往的應試教育,結合學生的需要,制作出更有趣的教學方案。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情境教學,小學數學中常見的情境教學主要有問題引導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生活化教學情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是非常有效的。對于學生而言,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不再感到上課枯燥乏味,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通過情境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五)合作交流,培養創新能力。新型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經常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老師的教學內容展開積極討論,互相合作交流,讓學生們敢說、想說,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開拓思維。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事先準備好火柴棍,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三角形和四邊形,通過實際操作,仔細觀察,培養動手及動腦能力。
五、總結
總而言之,數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如此,在學生畢業之后進入社會用處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克服內心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恐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門學科。以上幾種方法都是筆者經過實踐得出來的效果還不錯的方法,希望各位教師可以從中得出一些啟發,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 駱彩霞.運用微課程“翻轉課堂”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07.
[2] 羅景玉.小學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25.
[3] 劉如意.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