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秋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德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語文屬于人文學科,并且課文中蘊含著大量做人的道理和思想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方法;實踐途徑
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對德育的重視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無論是學校和教師,還是家長與學生,往往都會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此,教師與學生都會將主要的精力與時間用在語文學科相關知識上,而對于德育則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德育內(nèi)容與考試成績無關,因此,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字詞的記憶、古詩文的背誦、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等內(nèi)容作為教學的重點,至于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則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會完全忽略,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得不到有效落實
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人們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這使很多學校都認識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并且對教師提出了德育滲透的教學要求。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德育的滲透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導致德育效果不夠理想。教師往往只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說教,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情感方面的接受性,不僅難以起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反而會激起學生的反感情緒。德育滲透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只是讓學生背誦教材中有關德育方面的知識和觀點,并不關注學生是否能夠真正懂得和掌握其中蘊含的道理。
二、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方法與實踐路徑
(一)深入挖掘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都經(jīng)過了相關專家的論證與篩選,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內(nèi)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找出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并將其呈現(xiàn)給學生,進而起到對學生的德育效果。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如果只是依靠學生自己進行挖掘,難以學習到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幫助,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過程中,首先應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賞析,并讓學生體會課文情感,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然后教師應進行德育的滲透,引導學生分析五壯士的勇敢與愛國之情。教師要讓學生學習五壯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崇高精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認識到自己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并且會更加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
(二)賦予情感,用心朗讀
小學的語文課材都是經(jīng)語文研究者精心挑選的,不論是在語言、文字,還是思想上都是無可挑剔,特別是在詩詞古文方面更是彰顯愛國之情,包含著保衛(wèi)祖國、歌頌祖國、積極熱情的內(nèi)容與情感。語文的學習更是需要學生們情感投入的放聲朗讀,這對德育教育的滲透起到了重要的鋪墊。尤其是一些課文節(jié)奏感強烈,學生通過課文朗讀可以更加深刻體會文意,理解文章。例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理解原文的大體意思,然后帶著作者的情感放聲朗讀課文,用心去感受作者對于戰(zhàn)爭結束,可以攜眷還鄉(xiāng),那種喜極而泣的激動情感,在學生感受作者對于戰(zhàn)爭頻繁,漂泊流浪的無奈和悲哀的同時,教師可以滲透一些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關注學生的寫作水平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沒能將德育內(nèi)容滲透進來。認為只要幫助學生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便完成了寫作教學任務,這種認識顯然過于狹隘,沒能將德育滲透寫作教學中。例如,進行寄景抒情方面的寫作訓練時,教師可以擺脫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束縛,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學生的實際觀察來積累寫作素材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學生身處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進而起到德育效果。
除此之外,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供學生閱讀,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并幫助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中同樣會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內(nèi)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可以接受德育方。如,在母親節(ji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我的母親”為題進行寫作,并且向?qū)W生推薦體現(xiàn)母愛方面的文章,如《慈母情深》等。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寫作,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關懷與愛護,使學生認識到母親的辛勞和偉大,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進而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
(四)在朗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朗讀,學生的朗讀過程便是學生應用自己的聲音和情感表現(xiàn)文章的過程。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既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也能加深對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的認識,學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受與體會文章中蘊含的德育內(nèi)容。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取得十分顯著的效果。
例如,《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描寫了海上日出的美景,描寫了太陽升起的艱難過程,蘊含著通過努力最終獲得成功的道理。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帶感情朗讀,并注重朗讀的節(jié)奏感。同時應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海上日出的場景,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朗讀過程中進入作者描繪的情景之中,進而更好地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僅可以感受到海上日出這一偉大的奇觀,而且能夠體會到課文催人奮進的情感。學生會明白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需要不怕艱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取得成功。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比作初升的太陽,充滿希望,大家應努力克服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像太陽一樣慢慢沖出重圍,取得成功。通過這種朗讀教學方式,既能使學生對課文加深理解和印象,也能起到有效的德育效果。
(五)在課外活動滲透德育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只是課堂的學習,也需要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合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而且也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張揚學生個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就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與教材相比,課外文章的內(nèi)容有時更加豐富多彩、韻味濃厚,這也是一個滲透德育的不錯方法。因此適當?shù)恼n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還可以進行心靈上的塑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結束語
德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既有助于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畢望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探索[J].才智,2019(27):186.
[2] 南銘.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9(30):60.
[3] 雪靜.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思考[J].亞太教育,2019(09):123.
[4] 柴海霞.談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18):66.
[5] 楊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現(xiàn)狀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9(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