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寧
摘 要: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為促進發展質量不斷提升,2015年,黨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關鍵一招就是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進而推動產業轉型、結構優化。各地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文件和舉措,本文以D市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問卷和訪談調查的方式,多角度對“降成本”政策效果進行評估,了解企業在政策實施前后的經營情況以及對政策的滿意程度。同時,本文對有效推進企業“降成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降成本;人工;稅費;融資;物流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新常態,黨中央于2015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降成本”正是其中關鍵一招。“降成本”政策的目的在于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從而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近年來,各地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文件和舉措。
為真實了解政府“降成本”政策對D市企業的影響,我們專業性的選取了該地區裝備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9大行業中的130家企業作為樣本開展問卷和訪談調查。在總結分析調查情況的基礎上,針對性提出降低企業成本的對策建議。
一、調查樣本能夠總體反映D市現狀
調查選取企業樣本共130家。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53家,占41%;中型企業22家,占17%;小型企業28家,占22%;微型企業27家,占20%。
二、樣本企業成本負擔情況
㈠ 樣本企業人工成本情況
1、超六成企業用工人數減少。62%的樣本企業用工人數較上年有所減少,22.5%的樣本企業用工人數較上年有所增加,另有15.5%的樣本企業用工人數與上年持平。
2、超六成企業人均工資上漲。65.9%的樣本企業員工人均工資較上年有所增加,28.7%的企業有所減少,有5.4%的企業與上年持平。
3、物價上漲是人工成本上升的主因。77%的企業認為物價上漲導致人工成本上升,其中69家企業認為物價上漲是人工成本上升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影響因素依次為企業難以招到合適員工、社會保障成本高、勞動力素質較低、地方政府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㈡ 樣本企業稅費成本情況
近半數企業納稅額較上年有所下降。58.8%的樣本企業2019年稅收繳納額(包括企業納稅總額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較上年有所下降,35%的企業稅收繳納額較上年有所增加,6.2%的樣本企業納稅額與上年持平。
㈢ 樣本企業融資成本情況
1、融資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融資企業數量相對減少。在130家樣本企業中,50家企業2019年通過貸款、債券、股票或其他方式融資,較上年減少3家,其中大型企業30家,占融資企業的60%;中型企業13家,占26%;小型企業5家,占10%;微型企業2家,占4%。
2、超半數企業認為融資無困難。53.5%的樣本企業認為自身不存在融資困難,21.7%的樣本企業認為融資貴,10.1%的樣本企業認為融資難,14.7%的樣本企業認為融資難且貴。
3、利息費用高是融資難的主因。在認為融資難、融資貴的60家樣本企業中(多選),91.7%的企業認為造成融資困難的主因是利息費用高;28.3%的企業認為是金融機構服務收費高和市場中介機構服務費用高;其他原因占5%。
㈣ 樣本企業物流成本情況
1、企業物流配送以外包為主,多為公路運輸。71.3%的樣本企業2019年以物流外包方式進行物流配送,41.9%的企業以企業自營方式進行物流配送(部分企業外包和自營結合);在運輸方式上,94.6%的樣本企業使用公路運輸,35.7%的企業使用水路運輸,32.6%的企業使用鐵路運輸,29.5%的企業使用航空運輸,3.9%的企業使用管道運輸。
2、近三成企業物流成本有所上漲。27.1%的樣本企業物流成本較上年有所上漲,34.1%的企業有所下降,38.8%的企業與上年持平。
㈤ 樣本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情況
1、近一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在130家樣本企業中,64家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較上年有所減少,占樣本企業的49.2%;61家企業較上年有所增加,占46.9%;4家企業與上年持平,占3.1%。
2、近五成企業營業成本同比下降。63家企業2019年營業成本較上年有所減少,占樣本企業的48.5%;55家企業較上年有所增加,占42.3%;11家企業與上年持平,占8.5%。
3、超五成企業利潤總額增加。67家企業2019年度利潤總額較上年有所增加,占樣本企業的51.5%;61家企業較上年有所減少,占46.9%;有1家企業與上年相同,占0.8%。
三、落實“降成本”政策的相關建議
㈠ 進一步降低企業人工成本。提升勞動生產率,使勞動生產率增速超過工資增速,相應降低單位勞動成本。一方面引導企業通過加強員工教育培訓和職務、職稱晉升的激勵,或是建立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機制,提升現有員工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堅決落實政府引進人才政策,對企業引進高科技人才給予支持,進而提升企業勞動生產率。
㈡ 進一步完善現行稅制,降低企業稅費成本。
個別企業海關與稅務局缺乏溝通,對企業支付專利費存在重復收稅的問題;出口企業享受增值稅免抵退政策,增值稅雖然減免,但附征不減免,附征也應減免;在實施‘營改增后,一直沒有理順農副產品自開發票抵扣稅等等問題,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快完善現行稅制。
㈢ 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主要降低銀行融資成本。調研顯示,2019年50家融資企業中,通過銀行融資的金額占融資總金額80%以上的企業有44家,因此降低銀行融資成本成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關鍵。另外,樣本企業中86%為大中型企業,多家小微企業提出“希望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㈣ 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向企業推廣科學高效的物流配送方式,降低企業物流成本。41.9%的樣本企業物流配送方式為企業自營,降低物流成本可通過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來實現。政府可以向企業普及科學的配送方式和建立信息系統平臺,制定科學配車計劃、科學裝載率以及選擇車輛最優路徑,將配車計劃或進貨計劃相協同,更好地提高配送效率。
企業是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的健康發展是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降成本”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已成為社會共識,各級政府制定了多項“降成本”政策,在推進實體經濟發展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瑞祥.政策評估的理論、模型與方法[J].預測,2003(03)
[2] 劉尚希.關于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的看法[J].財政研究,2016(11).
[3] 吳群,侯祥鵬.供給側改革中企業降成本的現實意義與路徑選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6(06).
[4] 趙治綱.“降成本”現狀、成因與對策建議[J].財政科學,2016(06).
[5] 張航燕.實體經濟“降成本”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09).
基金項目:本文為大連市社科院2019年度重大調研課題項目“減稅降費對大連企業投資影響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9dlskyzz007)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