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
摘 要:近年來,創意產業的發展受到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持續關注,有關于扶持、刺激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都在陸續頒布實施。本文基于我國創意產業發展概況,詳細闡述了創意產業在我國發展的現狀與特征,并進一步分析了創意產業持續發展對我國經濟轉型帶來的貢獻。
關鍵詞:創意產業;經濟轉型;產業貢獻
進入21世紀之后,創意產業的概念開始被頻繁提及,相關政策的探索和實踐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掀起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創意產業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歐美、亞太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了21世紀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知識競爭全球化的今天,高科技產業、服務業產業已經逐漸成為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以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作為驅動力的創意產業目前在我國也正經歷其逐漸成長的春天。
一、創意產業的相關概念
創意產業的首次出現,是在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文件中,在此之后全國各地政府開始踴躍推出扶持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各地區紛紛涌現出創意產業的創業風潮,因此2006年也成為了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元年。
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起源于上海,成長于北京,并逐漸在全國各地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發展浪潮。2004年我國首個以“創意中國”為主題的城市發展產業論壇在上海市舉行,創意產業的發展概念第一次進入國人的眼球。在此之后的十年間,我國在創意產業的發展方面先后涌現出了多個“第一”,包括創辦第一個創意產業發展管理協會——上海創意產業協會,誕生第一個創意產業研究機構——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組建了國內第一家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機構——上海戲劇學院創意學院,出版了第一本創意產業方面的相關著作——《創意產業導論》(厲無畏著)。
目前,我國在創意產業方面的發展已經步入了由探索階段向成長階段過度的時期,形成了以城市創意設計、國產動漫設計、廣告創意設計等為主的創意產業發展集群。根據《中國創意產業報告》(第四版)中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創意產業經濟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1.83萬億元,孵化了大、中、小各類創意企業5000余家,帶動直接超過10萬人的直接就業,形成了超過1萬億元的消費市場。
二、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與特征
近幾年來,經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國創意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行業門類涉及文化藝術、動漫游戲、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廣告影視、軟件開發等眾多領域。相關工作在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各地根據本地的優勢資源和發展目標制定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規劃,產業扶持政策相繼出臺,大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迅速崛起,各地紛紛開始開展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交流與促進活動,使得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在GDP中的占比日益提高。一些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發展起步較早的城市,諸如上海、北京等,目前已經形成了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柱的、具備一定產業規模的文創園,開始日益發揮經濟發展中的創新創造帶動作用。
(一)創意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日益好轉。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從最初對于創意產業發展概念的紛爭以及懷疑的態度,到現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層面全面支持、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創意產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經濟轉型的助力作用已經在國家層面形成了共識,這使得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宏觀環境都得到了極大的好轉。尤其是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全球傳統制造業、金融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全球經濟出現了嚴重的衰退。在此期間我國的傳統制造業、金融業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整個傳統產業的發展都遭到了重創,然而創意產業卻在這期間逆市上揚,發展規模迅速擴大,這段時期創意產業的快速增長使得傳統產業下滑的差距得到彌補,最終使得次貸危機及之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不僅沒有倒退,反而仍然實現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正是由于創意產業在次貸危機中良好的表現,使得國內的管理者和企業家意識到了創意產業對于抵御傳統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開始重視創意產業的發展,期望能夠通過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平衡我國經濟結構基本面,以減少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金融產業和制造業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如今,在創意產業的發展上,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資金資助、稅收優惠措施,幫助處于起步期的創意產業節省經營資金,集中力量發展技術和市場,同時國家在不同地區也相繼成立了創意產業文化園,創意人才培養學院等,在全國各大重要城市營造創意產業發展氛圍,培養創意產業發展土壤。創意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相較于2006年及以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二)發展創意產業的政策體系日益健全。良好的政策一直以來都是推動創意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各地政府對于創意產業的政策支持方向逐漸明確,力度不斷加大,手段日益完善。以上海、北京等創意產業老牌發展城市為例,這兩座城市在城市發展規劃、產業資金投入規劃工作中,都明確劃分了屬于創意產業發展、資金投入的部分內容,對于創意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指導、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微型創意產業孵化園和扶持工作的鋪展每年都在有序進行。
此外,一些在創意產業發展方面起步較晚、還處于探索階段的城市如今也在奮起直追,紛紛出臺了大量有利于創意產業扎根和發展的政策,開始努力營造創意產業發展的空間和營商環境。成都市針對中小創意產業的發展,啟動了創意產業人才落戶安家計劃,規定了創意產業的具體定義范圍,對于符合創意產業定義要求、具有創意產業相關專業知識背景的人才,在落戶、安家政策上給予相當大的資助和優惠。
三、創意產業發展對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幫助
(一)削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發展模式,能夠讓各個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在全球范圍內更加便捷地尋獲最優資源進行搭配,這對于人類科技的進步、高端產業的長遠發展、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經濟全球化發展模式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那就是各個國家之間生產與經濟合作關系過于緊密,一旦產業鏈或金融鏈上的某一個重要國家本國的經濟出現危機,那么便很容易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對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和產業形成巨大沖擊。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全球化發展導致產業鏈條中部分重要材料、技術供給的不可替代性大大增加,由于全球化競爭模式下,資本總會尋找到最優質、最先進的材料或技術資源用于投入生產,因此其他不具備同等優勢的供給方將會因為需求的枯竭而迅速萎縮、消失。而當掌握優質、先進材料或技術資源的國家出現經濟危機而出現生產停滯時,就會導致依賴于這一資源而生產發展的其他產業隨之出現生產和發展停滯,進而影響全球經濟。
而創意產業立足于本國文化、藝術發展,其發展過程本身不過度依賴于外部材料或技術資源的供應,因此在全球化的經濟危機沖擊下,創意產業所遭受的打擊往往最低,可以作為抵御全球經濟危機風險的重要抗風險產業而大力發展,這對于中國經濟結構向穩步化、抗風險化轉型發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二)創意產業發展刺激文化消費需求。隨著我國創意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國民在文化消費上的力度也不斷提高。而文化消費的提高反過來又會繼續刺激創意產業的不斷投入和發展,這一相互影響的正向刺激作用在影視、動漫、廣告等行業內得到了十分顯著的體現。國民對于文化消費的需求,是刺激經濟消費、拉動內需、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從這一個層面來看,創意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壯大,對于刺激國內文化消費需求,促進文化產業經濟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往多元化方向發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屏. 文化創意對制造業影響的機理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5.
[2] 蘇嘉琪.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