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方法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系統,是保證思維活動正確運行的手段” [1]。問題思維在思維方法中占據重要地位。問題思維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承認矛盾規律。堅持矛盾的普遍性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要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問題思維對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不同矛盾提供了解決思路。
關鍵詞:問題思維;金融風險;創新能力;工匠精神;綠色發展
十八大以后,習總書記治國理念都是基于問題導向,他強調“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推動黨和人民的各項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問題思維。
一、針對國際金融風險提出防范風險
金融行業有力的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實現了企業的升級轉型。但是在經濟市場中追求高額利潤是資本的本性,從而會推動高收益和高風險的虛擬資本的出現,加大了金融風險的產生幾率。近年來,經融領域的問題逐漸顯現,影子銀行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外部沖擊風險等正在積累,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3]。針對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我國把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主題,辯證的看待金融風險的存在,既要加強金融監管,又要推動金融經濟的發展。
第一,完善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強金融監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法律手段治理金融領域,完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對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要進行嚴厲打擊,保證經濟與金融的良性循環。
第二,讓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是金融的根本要求。中國進入新時代面臨著供給結構的失衡,實體經濟發展不順暢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金融必須按照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要求,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平衡供求關系,改善國內經濟失衡問題。
第三,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金融體系對內對外開放力度,創新金融產品,發展專業化多層次的金融產品,滿足居民對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促進金融業的良好發展。
第四,防范外部沖擊風險。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中國的經濟狀況受到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我們要加強金融體系的完善,防范外部風險對我國實體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影響。
二、針對創新能力不足提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
中國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不足,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化,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影響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國的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的質量會影響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體制長期與市場脫鉤導致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我國長期處在制造業隊伍中,走向創新大國還需加強努力。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4],為了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我國加強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是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機構、體制安排、運行方式等的總和”[5],推動建設政府、企業、高校、科研協同發展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第一,政府提供創新基礎條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實驗室。政府建立科技孵化器,為科技人員提供孵化新技術提供一個集中研發的場地。政府規劃并建立大學科技園區,吸引大學和企業進入,推動大學與政府、科技企業的全方位合作。
第二,鼓勵企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與高校和院所創新交流,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民生領域引入科技,加強霧霾治理、癌癥等重大疾病的攻關,使科技造福于民。
第三,學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強知識的學習和提高,為技術的創新提供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促進創新體系的形成。
三、針對產品精細化不夠提出工匠精神
我國經濟追求快速發展的目標已經實現,但是追求速度的這些年中也留下了很多問題。市場主體為了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利益出現了產品造假的行為,欺騙消費者的權益的情況,產品的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單調的機器化生產模式下,工匠缺乏創造力,缺乏工作熱情。針對這些問題,在2016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我國鼓勵工匠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對待自己的產品,并且在自己的領域堅守創新意識,讓產品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第一,工匠精神促進了人才的培養。工匠精神是一種優秀的職業道德,是新時代發展的精神源泉。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偉大的中國夢,需要的大批各行各業的科學家,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為中國的制造轉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第二,工匠精神改變了社會不良風氣。近幾年社會刮起了“差不多”文化,對我國制造業工匠的工作態度造成了不良影響。我們應該摒棄這種不精益求精的文化,要始終堅持工匠精神,改變我國制造業產品精細化不夠,產品質量不高,產品檔次不高的現狀。
第三,工匠精神提升了產品質量。工匠們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認真負責,品質和質量是他們追求的最終目標,優秀的產品是他們榮譽的象征。擁有負責的態度才會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工匠敬業的精神可以幫中國樹立良好的信譽。工匠的創造力可以推動中國走向制造大國,創造強國。
四、針對污染嚴重提出綠色循環發展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習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7],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破壞之間的矛盾,針對這個問題我國推出了綠色循環發展模式。
第一,必須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觀念,奉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的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面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要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聯合國的研究強調, 發展綠色經濟需要從觀念、政策、技術等幾個方面多管齊下, 采取系統的方法才能使得未來40年的發展走上綠色經濟的軌道,全社會要共同努力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
第三,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目標。為了實現現代化經濟建設,我們必須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進行經濟發展,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的是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協調注重解決的是發展不全面、不均衡的問題,綠色發展注重解決的是發展不環保、不和諧的問題,開放注重解決的是發展內外聯動的問題,共享注重解決的是發展不公平、不正義的問題。五大新發展理念相互協調貫徹,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 肖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589-590.
[2] 習近平.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1-01.
[3]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N].人民日報,2018-03-11.
[4]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5] 鄭闖.完善企業、科研、高校、政府四位一體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7):92-93.
[6] 李克強.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OE/OL].(2016-03-05),http://gov.cn/xinwen/2016-03/05/content 5049529.htm.
[7] 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123-124.
作者簡介:岳倩倩(1996-01-),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安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