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施鴻雁 王欣怡 張霞
摘要: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強調市場的公正和公平性,轉型是對企業改革提出全新的要求,便于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剝離其特殊性。當前,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建立“世界一流”國有企業是當前的目標、機遇、挑戰,需要國有企業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之后,進行體制化改革,提質增效,在市場經濟中展現國有企業的強大潛力。本文將主要致力于探究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發展路徑探索,首先指明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面對引入市場競爭之后的巨大壓力,在人才培養和人才激勵方面應該關注哪些舉措,并積極分析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特征、動力機制,思考更好促進我國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市場轉型;國有企業;發展路徑
一、存在國有企業轉型發展中的問題
(一)創新發展意識缺失
在具體的經營發展中,很多國有企業受制于傳統經營機制等束縛,造成經營觀念滯后,存在較突出創新發展缺失問題,造成技術市場競爭和企業產品不足,市場份額逐漸萎縮,難以適應消費者的變化需求。
(二)多元經營分散不足
經長時間的發展,很多國有企業形成以某經營業務為主,其他業務共存多元化經營模式。但是很多企業多元化經營模式存在專業度欠缺、核心競爭力缺失等情況,在企業整體資源中其難以發揮出最大優勢,特別是某些業務門檻被放低之后,提升了行業所處市場發展水平。另外,因企業內部資源便利度和工作靈活度的缺失,管理效率相較于制度靈活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不存在優勢,各自為戰等不良情況逐漸提升了內部管理成本,不斷加大企業融資壓力和難度,阻礙了國有企業長期發展。
(三)政策調整應對不足
國有企業對市場政策變化的敏銳度不如民營或外資企業高,因科學合理的戰略性規劃的普遍缺失,伴隨專業性人員欠缺、隨意性問題突出、管理成本過高等問題,降低了企業對外競爭等風險應對能力。所以,國有企業需審時度勢,通過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增強抗風險的能力。
二、國企企業的管理創新特征和動力機制
(一)管理創新特征
多元化。全國各行業多元化的改革趨勢,在中國轉入市場經濟體制時顯得較為突出,希望通過管理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其良性發展。因企業自身條件和市場對產品的差異化需求,促成當前國企管理創新的多元化格局,出現管理創新基礎各異化發展。
市場化。通過推行相關政策,企業管理獲得極大自主權,擺脫政府監管情況,使其依據市場化需求進行現代化創新,造成管理創新出現鮮明的市場化特征。
普遍性。針對國有企業來說,市場全球化影響存在不同程度沖擊。如果管理落后,面對此形勢將影響企業的生存。基于此,國有企業需積極進行管理創新,實現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二)動力機制
政府持續推動和主導。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推動了發展,國企實現經營和所有權分離,正式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可按照企業的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獲得極大經營自主權,創新管理,更好應對市場經濟的各類問題,提升國企管理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企業發展和壯大。
企業生存和發展迫切需求。面臨當前市場競爭巨大,以及自身技術有待增強、流程有待提效、理念有待革命等問題,迫切需要國有企業重新思考角色定位和而發展戰略,滿足社會的產品需求,改善人企業現狀。
國際化競爭加劇。“世界一流”國有企業的奮斗目標下,想要實現企業生存和發展,需借助現代化的管理,實現管理創新,因此面臨激烈競爭帶來的生存危機,需致力于提升企業競爭力。國企發展的內外愿景推動。企業獲得更大自主權,改革進一步深化,國企的管理創新具備體制、訴求、政策等,現企業的快速發展,重組和資源優化速度加快。
三、對策和想法
具備市場化的觀念。市場化改革需恢復自由交易,打破對市場各種限制,進行體制的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需積極的依據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實現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依據有進有退的原則實現對所有制結構的建立。
優化選人用人機制。隨著逐漸轉型的市場化競爭,逐步深入而趨于白熱化,企業競爭逐漸轉移到人才競爭上。同時在人才資源的配置上,自由選擇的原則、市場經濟公平競爭依舊適用。所以改善企業人才結構極為關鍵,有計劃地引進高校畢業生更加重要。建立“選、育、用、留”的良性用人機制。
配套薪酬激勵機制。市場化的競爭和成長需要配套由競爭力的薪酬激勵機制,一方面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激勵機制,刺激職工走出“舒適區”,以“價值導向”明確產出和收入的對等關系;另一方面,建立在行業內有競爭力的薪酬機制,也是人才隊伍不斷強大、人才隊伍日益穩定的必備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英.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探究[J].中國市場,2013 (18).
[2]左亞娟.淺談國有企業的市場營銷及企業信息化與營銷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 (05).
[3]吳迪.淺談國有企業的市場營銷及企業信息化與營銷創新[J].甘肅冶金,200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