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元
摘 要:在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深化的進程中,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以及嚴峻的市場形勢,不斷深化黨的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是國有企業“做大做優做特”的必然需求。要深入推進企業懲防體系建設,內部監督力量的有效整合顯得尤為重要,構建企業內部大監督工作格局是整合內部監督力量的關鍵手段。結合借鑒有關企業開展監督工作的實踐,認為開展大監督工作要充分認識,正視問題,明確重點,確保大監督工作發揮作用。
關鍵詞:企業;大監督;健康發展
一、從企業不斷發展的角度,深入認識構建大監督格局的重要性。
構建國有企業大監督格局,是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其內涵就是明確各有關業務部門在企業內部監督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深層整合各種監督力量,實現黨內監督、日常監察、經營監督的統一,建立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形成全面覆蓋的監督局面。構建大監督格局、實施大監督體系,有助于國有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形成合力,可以把經營活動中的決策過程、實施過程及經營結果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有利于企業對工作的整體把握,也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促進企業規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實踐證明,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活動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看企業的帶頭人,看企業的各級領導班子。要確保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就要求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從思想上認識到,構建大監督格局,是提高和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管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大監督格局就是為了強化企業約束機制,努力做到各級管理人員認真履職,確保公司健康發展。
二、從做好體系運行的角度,深入分析構建大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
1.國有企業依法治企、依規治企、尊崇制度的氛圍仍需加強。大監督體系建設與運行應以依法依規治企為基礎,但目前部分國有企業內部不同層級管理人員對科學管理重視不夠,知之不多,對市場的發展和格局變化不敏感,每天忙于具體事務,忽視法規制度學習或學習不夠,仍然憑經驗和慣性思維去進行管理,作風漂浮,工作不實,抓工作只停留在口頭和書面上,導致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行使監督職能的部門奉行“好人思想”,監督缺位,執紀部門問責不力、約束乏力,造成少數關鍵業務管理漏洞及管理死角長期存在。
2.企業各業務職能監督主體能動性發揮不足。大監督體系運行需要各類監督工作融入到公司管理流程之中,讓監督工作規范成為企業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一部分,但目前部分企業少數職能部門“重業務、輕監督”,職能業務不愿監督,或草草了事,監督實施無制度、辦法、依據,個別部門負責人主觀上把本屬于部門正常監督工作,認為是紀委、審計等執紀部門職責,發現不了問題或者對問題聽之任之,久拖不決,業務監督與業務提升無法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
3.企業監督委員會成員單位監督合力不足。大監督工作格局必須依靠企業監委會各成員單位共同發力才能形成。但目前普遍存在企業各職能部門縱向管理制約發揮不夠,紀檢監察部門橫向組織協調力度不足,未完全做到重點項目實施專項控制,專項督查未有效促進日常監督作用發揮,發現問題及督促問題整改,仍舊僅僅依靠紀檢監察 “單打獨斗”,監督成果運用不到位,未形成各有關處室橫縱明確、目標統一、步調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監督合力。
4.部分企業制度體系建設滯后。有效的企業內部監督,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使監督工作有據可依。但目前部分企業在制度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制度種類繁多,但相互之間缺乏關聯,甚至個別出現相互抵觸,導致制度無法執行,形同虛設。二是部分制度與實際脫節,為“制定而制定”,或采取拿來主義、生搬硬套,或進行閉門造車,不切合現狀,讓制度淪為空文。三是制度與執行脫節,未完全體現誰來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干好了如何獎勵,誰來獎勵,干不好誰來監督,如何處罰,誰來處罰,完整的體系未形成。
三、從構建大監督格局的角度,做好重點工作促進不斷完善。
構建科學的大監督工作機制,必須認真做好明確監督主體、完善制度保障、強化專項監督、注重信息共享以及嚴格對標考核等五個重點工作,著力提升國有企業監督工作水平
1.明確監督主體,形成監督合力。大監督工作體系建設的監督主體應該是各企業專業管理部門,要在發揮紀檢監察、審計、法律等監督部門監督作用的同時,更加突出專業職能部門在業務管理領域內的監督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相關管理部門的專業優勢,加強相關業務領域的過程管控和檢查考核,對職責范圍內違規違紀風險進行實時全程防范。企業監督委員會要建立各部門監督信息互通的運行體系,更要著重建立專業部門對業務領域全面覆蓋的管理監督體系,促進企業各部門形成信息互通、配合協同的監督態勢,構建主要風險全方位覆蓋、監督與再監督相互銜接的立體化監督網絡。
2.完善制度保障,確保有效運作。管理制度不僅是有效管理的依據,更是有效監督的標準。沒有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無法實施有效的企業內部監督。大監督體系運行,需要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體系,以規范性的制度明確風險環節的責任人的責任和義務,以切實可操作的制度明確工作標準和考評尺度,促進相關崗位人員自我監督、相互監督。真正形成管理靠制度、辦事靠流程的氛圍,構建讓數字說話,讓規則約束、憑機制獎懲常態管理機制,實現風險環節人員的責、權、利按照規定的程序在有效的監督下運行。
3.強化專項監督,促進日常監督。專項監察作為查糾問題、改進管理、實施問責的有效手段,是監督工作融入企業中心工作的重要載體。目前,在部門企業,各業務領域專項檢查,開展尺度不一,檢查成果運用不到位,有效監督的作用發揮不明顯,整體效果欠佳。應借力企業風險控制管理,以重點項目專項監督為抓手,對專項監督工作進行有效整合,集中相關業務部門的力量,采取多方參與、專業互補的工作方式把監督的重點放到企業經營生產關鍵環節,聚焦企業久拖不決的管理死角和管理頑疾,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監督工作,通過專項監督的成果運用,促進業務職能部門的日常監督有效開展,達到改善企業管理的效果。
4.注重信息共享,提升監督實效。要發揮大監督工作機制縱橫協同、信息互通的體制優勢,通過體系建設既要提升職能部門管理水平,更要充分發揮大監督機制糾偏堵漏、促進管理的功能,通過巡視、審計應用、上級檢查、專項治理、專項檢查等多種渠道,使企業分管領導和業務部門室能夠及時查找分析管理領域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頸問題,將監督成果充分應用于企業防錯糾錯、持續改進的過程中,督促管理主體履職盡責,將監督責任、措施和要求融入業務流程、促進企業健康科學發展。
5.嚴格對標考核,確保持續改進。大監督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確保這項工作落實到位,必須量化監督標準,動態考評監督成效,把大監督體系建設融入企業“全面責任管理、全員績效考核”之中,通過績效評價衡量被監督部門是否正確履行管理職責,監督部門是否嚴格履行監督職責,結合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年度考評,建立決策失誤、重大經營管理失誤等責任追究制度,將監督成果應用于企業中層人員年度業績考核、干部考核評價與選拔任用、評先選優等工作中,確保監督責任落實到位、監督結果運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