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道路上,有荊棘的痛楚,更有鮮花的芬芳。從教近二十年,我就像一部擰緊發條的機器,不停地運轉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名教師的誓言:“愛崗敬業、服從安排,甘于奉獻、愛生如子。”我雖沒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能力,但不誤人子弟便是我最崇高的追求。
2018年的6月,天氣火熱而富有激情,伴隨期末測試結束鈴聲的響起,和孩子們六年朝夕相伴的日子即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們載著理想與憧憬,插上智慧的翅膀,離開了學習、生活六年的母校再一次遠航。看著往日充滿活力的教室一下空蕩蕩的,我心里涌出的是絲絲留念與萬般的不舍。正當與留下來的幾個學生打掃教室時,我的電話鈴響了,接起電話,那頭傳來代校長嚴肅的聲音:“封明亮,你現在在干什么?馬上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掛斷電話,我的心一下收緊了。“難道是班上的孩子出事了嗎?或是我的工作出現了什么問題?……”此刻所有的猜測在大腦里不停地翻滾,我思緒凌亂,忐忑不安地朝代校長辦公室疾步走去。一進辦公室,幾位家長將一面寫著“六年啟蒙,師恩難忘”的錦旗送到了我的手里。此刻,我不知所措,激動與幸福占據了我整個心靈。
時間再一次回到2013年9月,我接受學校的安排任教二年級5班的數學并擔任班主任。班上有一個女孩兒叫李湘燕,由于她的父母都是盲人,她一出生視力就有缺陷,加之腦癱的影響,書寫時字總是歪歪斜斜,大小不均;令她最困難的還是雙腿不能完全伸直,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似乎生活早已拋棄了她。她感到無比的失落和自卑,不愿意和班里的孩子親近,成天與悶悶不樂為伴。這樣的事情落到一個稚嫩的小女孩身上是多么的不幸啊!我也是一個做父親的人,深切地體會到:“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誰家的孩子不是爸媽的心頭肉呀?”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無論她在學習、常規、文明、紀律哪方面有一個閃光點,有一點進步,哪怕一丁點兒,我都會在全班表揚她,幫她找回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于此同時班上其他的孩子也受到了深深的教育,都向她學習并樂意幫助她。每學期我積極地為她申請愛心午餐,使她感受到了學校的關懷和溫暖。在一次次貼心的交談中,在一次次夸張的表揚中,這個小女孩慢慢地改變了:課堂上總能看見她舉起自信的小手,課后與同學們開心地交流,原本自卑的她終于找到了自我,讓自己的小學生活充滿了陽光與歡笑。
冰心老人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
在與孩子們相伴的2000多天時間里,我努力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學習與生活,了解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俯下身子與他們交流,使之真切地感到這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更像一位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努力地使落單的小鳥能跟上群飛的雛鷹,有過太多的疲憊和煩惱,但也收獲了無數的開心和快樂!
三尺講臺放飛的是期望、不止的是腳步。我仰望著這面看似輕柔的錦旗,深深知道它不屬于我個人,而是屬于兢兢業業辛勤工作的教師團隊。它不僅是一面旗,而是老師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愛和博大的胸懷;它不僅是一面旗,而是家長們對老師的信任與感激;它不僅僅是一面旗,而是我教育道路中的新起點,與我而言這條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