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波
語文是百科之母,而習作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都害怕習作,一到習作課愁眉苦臉,提不起半點興趣,咬著筆頭不知從何下手,一是不知寫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寫。學生怕寫,老師怕教,習作教學一直制約著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學生易于動手,樂于表達,輕輕松松完成習作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直接推動兒童習作的一個強大的內在動力,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與大家共分享的氣氛下,學生習作就不再是難題,不再感覺到頭痛,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任務,而成了學生自己的主觀要求了,這樣才能使學生自己寫的習作豐富多彩。為此,在上習作課時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輕輕松松地完成習作。我在教學中經常播放與習作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領到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視覺、聽覺、情感等,使他們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樂于習作。 如:我上完閱讀課《頤和園》后,要求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頤和園,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屏幕上呈現(xiàn)頤和園美麗的景象: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五彩的畫、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寬闊的昆明湖、形態(tài)各異的獅子……這一切讓學生感到那么新奇,學生們一邊欣賞一邊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表達的欲望。鏡頭每定格一處景物,便要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最后,大多數同學以小導游的身份介紹頤和園時,都能做到有順序、語言流暢、用詞優(yōu)美,之后都能愉快的把所說的寫下來。
二、關注生活、積累點滴讓習作變成“有米之炊”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古代教育學家朱熹這句名言不僅道出了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說明了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獲得真知,求得發(fā)展。大千世界,有寫不完的人、事、物、景,生活中我們要著力引導學生觀察積累,使萬事萬物匯入學生筆尖,讓學生永遠擁有“奶酪”。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小學生寫作的源泉,平時要培養(yǎng)他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校里開展的不同形式的文體活動,例如:演講比賽、文藝匯演、體育項目比賽等等,都是小學生觀察積累寫作的素材。在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有意識的指點,活動結束后又及時組織學生交流感受,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并在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礎上習作,這樣,學生寫起來就“言之有物”了。同時,讓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觀察花鳥蟲魚、風雨雷電,踏遍青山小溪,采摘山間野果,讓學生盡享大自然的贈與,孩子的文思猶如汩汩流淌的泉水流上筆端。還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了解當地風土人情,考察家鄉(xiāng)變遷,學生從而獲得書本以外的許多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在他們的習作中就會流露出對家鄉(xiāng)巨變的驕傲,風土人情的贊美。
三、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常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多練是寫好習作的“決竅”。閱讀是習作的基礎,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不僅要指導學生多讀課內閱讀,還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向學生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童話故事》、《愛的教育》等對學生身心有益的課外讀物。書讀多了,就能把書中的營養(yǎng)吸收到自己的習作之中。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把積累好詞佳句、優(yōu)美片段分類摘抄在收集本上,進行讀、背、記在心中,加強體會,以便在習作中運用。
四、讀寫結合、增加練筆機會
小學語文課文,每一篇都是內容健康、語言優(yōu)美、表現(xiàn)得法的優(yōu)秀范文,對學生的習作方面起著示范引路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就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寫作方法、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指導學生進行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筆,熟能生巧。
1.以讀悟寫仿一仿
小孩子都有著天生的模仿才能,仿寫是小學生學習習作的重要途徑,是從閱讀到獨立習作的橋梁。借助范文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能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提高習作能力。如在《白鵝》一課中,學生理解課文之后,我指導學生回頭看第三、四兩個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都是先用一句話概括鵝的某個特點,然后再具體地描述這個特點,我要求學生模仿這種段落結構,試著描寫一種小動物的某個特點,在句式的表達上運用對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還要用上一些好詞。又如在老舍先生寫的《母雞》一文中,作者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xiàn)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形象。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的感情有一個明顯的從不喜歡到喜歡的變化,這樣的寫法更加能突出作者對母雞發(fā)自內心的喜愛。在描寫小動物的習作中,我引導學生借鑒這種寫法,有利于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寫作知識運用到習作中來。
2、讀文有感寫一寫
有些文章往往蘊含著一個道理,而且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這時,我便可以引導學生來寫一寫了。如在《去年的樹》這篇童話中,鳥兒信守承諾、珍惜友情,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課文學完了,作為讀者,你肯定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小鳥、大樹、伐木人、大門、文章的作者??????)請分別寫下來。實踐證明,抓住有利的契機,及時引導學生把心中所想寫下來,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
3、讀后想象續(xù)一續(xù)
有些課文在結尾時會留給作者想象的空間,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續(xù)編。續(xù)編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延伸性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如在《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我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當小木偶擁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之后,生活又會是怎樣的呢?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把故事往下編。這樣就很快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欲望。
總之,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就能輕松解決學生不知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就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就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