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 要: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對于已患肺癌患者,除對其進行全面綜合的治療外,更應提供優質的護理,以減少患者的痛苦,以更好的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我科自2007年4月~2008年6月共收治肺癌患者57例。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關鍵詞:腫瘤 惡性 肺癌 護理
1 臨床資料
本組57例中,男34例,女23例,25~77歲,平均59.1歲,男女之比為1.43︰1。
2 護
2.1 心理護理
在一般情況下,6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的什么病,所以要做好保護性醫療。
在接待患者入院時應詳細介紹病室環境,相關規章制度,發放健康教育手冊, 講解疾病與治療的相關知識,并逐漸增加疾病康復知識。通過不斷與患者溝通,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根據病人的職業、民族、愛好、衛生習慣、文化程度及社會背景給予適宜的護理。經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向病人講解有關疾病預防與治療方面的知識。
特別是治療前, 在進行各項治療和護理操作時都要向病人解釋清楚,在用藥前后向患者介紹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耐心地向患者交代清楚治療的整個療程和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同時注意有保留地向患者介紹病情及預后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與家屬溝通,肺癌患者都需要子女和親朋好友的照顧和理解。所以,在做好患者心理護理的同時,需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積極地配合醫療和護理,加強與患者子女的交流溝通,以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安心接受治療。
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 。增加了他們的求治欲望和信心,以消除精神壓力與痛苦,并逐漸樂于接受和配合各種檢查及治療。
2.2基礎護理
肺癌患者由于長期疾病的折磨,往往飲食減少,體質消瘦,機體抵抗力差,易繼發各種感染。
保持病室干凈整潔,光線柔和,使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病情允許,適當進行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保持適宜的溫濕度,空氣流通。每天用1:200/840消毒液拖地,每日紫外線空氣消毒1次。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減少探視,防止傳染病菌帶入。天氣有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防感冒。勤漱口防止口腔霉菌感染及潰瘍產生。保持會陰清潔衛生,防止尿路感染,每次便后保持肛周清潔。要保持床鋪整潔、干燥,保持內衣清潔。夏季每日要協助患者洗澡或用溫水擦身1~2次。對強迫臥位的患者,要勤協助翻身,多按摩受壓部位,以促進血液循,預防褥瘡。
放化療中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血象改變,要定期檢查血常規。當白細胞低于2.0×109/L時,停止放療。此時患者抵抗力低下,一般會出現頭暈、乏力,以雙下肢明顯,且不欲飲食。宜給予保護性隔離,以降低患者發生感染的機會。如有條件,患者安排在單間,病室內各用具均用消毒液擦洗,設有雙層紗窗,所有進入隔離室的醫護人員及親屬均先用碘伏進行手的消毒后,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方可進入。盡量限制探視,避免有感染性疾病的醫護人員及親屬入內。囑患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勿去公共場所。并根據醫囑給予利血生、維生素B4、強力升白片等升白細胞藥物,注射重組人粒細胞生長因子,必要時輸血。
注意患者體溫及血象變化,若已有發熱或高溫,應物理降溫,并送血培養藥敏試驗,針對性地應用抗生素,并每日或隔日復查白細胞計數,及時向醫生匯報。
對癥支持治療,防止水電解質失衡。放化療時患者胃腸道反應明顯,食欲差,體質瘦弱,營養不良,稍有不良刺激易誘發心功能不全。必要時須經靜脈補充營養,如靜脈輸注復方氨基酸、脂肪乳或新鮮血漿等。及時檢測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根據檢測結果,及時適量補液,以維持機體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化療時,輸液量往往較多,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應激和代償能力低,故輸液時應酌情控制輸液速度,以40~60滴/min為宜。
保持呼吸道通暢。肺癌患者多有咳嗽,常為陣發性干咳,繼發感染時,痰量增多,或為痰中帶血,偶有大咯血。應指導其有效咳嗽、排痰。咳痰、排痰費力不能自行咳出者,給予患者側臥位,并將頭部抬高,避免誤吸;協助患者每3小時翻身1次,同時給予扣背。同時密切觀察血氧飽和度的情況;保證患者充足的攝入水量,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及定時吸痰,或靜脈補液;保持室溫20~22℃濕度在50%~60%;鼓勵患者平靜時做3~5次深呼吸,防止墜積性肺炎及肺不張的發生。對于大咯血者保持穩定情緒, 取患側臥位,頭低腳高,輕輕將血咯出。遵醫囑給予止血藥。暫禁食,待咯血停止后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溫涼流質,少量多餐,保持患者口腔清潔。
疼痛的護理 疼痛較輕者,可給予物理治療,如:按摩、針炙等;心理治療如:深呼吸、愉快的回憶、音樂療法等。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者,可按WHO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給予藥物止痛,按醫囑按時給藥,觀察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
3 討論
通過對57例肺癌患者的護理,體會到完善的護理可使患者得到系統、充分、綜合的治療,可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在護理工作中要把病人視為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的統一整體,以病人為中心,滿足病人的需要。通過病人來體現護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