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農村土地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流轉中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博弈更加激烈,為了保證兩者均衡的發展,需要對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問題進行法律制度的規范管理。下文就農村集體建設土地的流轉法律制度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農村土地;法律制度;土地流轉
引言:
土地可以為人類的生存帶來基本的保障,為了更好科學合理的開發土地資源,國家土地資源管理局需要依法推動,我國農村土地的改革工作。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工作,將土地分配給基層人民群眾,充分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價值。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面臨著新的困境,如何均衡土地利用的生態保護工作與土地資源的經濟效益。在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的時候,需要依法管理保障土地資源的科學生態開發利用。
一、農村集體建設土地的開發現狀分析
(一)土地資源的盲目流轉
當農民集體具有了土地流轉的權限時,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了集體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在農村集體建設土地流轉的時候,為了謀取短期的經濟利潤,而將土地的所用權流失到資本市場當中,沒有最大化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價值,給農民經濟的長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時候,一些農民利欲熏心完全不顧國家土地保護法的規章制度,將集體建設用地的所有權出售,給國家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并且由于沒有進行合理的開發,從而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1]。
(二)農村集體建設土地的肆意開發
當國家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流轉之后,基層人民為了謀取私利,完全忽視了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有時將集體建設用地賤賣給開發企業,嚴重的危害到了國家土地資源的開發。
在農村土地改革工作進行的時候,由于沒有客觀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我國現階段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擁有農村集體建設土地流轉使用權的企業,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的節能減排設備很少達標,很多的設備都處于淘汰的邊緣,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氣廢渣,嚴重的影響到了周邊的自然環境。而由于中小企業大都沒有先進的排污處理設備,為了避免有關部門的查處,企業都是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而廢渣對集體建設土地的危害不是短暫的,在廢渣的化工污染下,農村集體建設土地很可能面臨著永久損壞的風險。
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利用的時候,不僅僅是對集體土地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并且在廢氣的污染下與廢水的滲透污染下,農村集體用地周邊的農作物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農村的水資源受到了一定的污染,直接影響到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和諧美麗鄉村、建設綠水青山,明確的指出了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的發展方向。在農村集體建設土地流轉的時候,必須要在保障生態文明的前期下,進行經濟效益的開發,從而保證農村集體建設土地流轉的可靠性與真實性[2]。
二、依法保障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工作質量的對策研究
(一)構建土地流轉補償制度
在我國十八大三中全會中明確的指出,土地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進行農村土地資源開發的時候,為了更好的體現出土地資源的生態價值,需要構建一定的土地流轉補償制度。通過土地補償制度的構建,促進土地相關利益群體的整體平衡。即讓基層民眾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又可以保障農村土地的整體生態價值。
在構建土地流轉補償制度的時候,首先需要確定補償的主體,即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土地的主體是那一類群體。在實際補償的時候分為生態補償與恢復性補償。在土地資源流轉開發的時候,生態資源受到了一定的破壞,為了盡可能的恢復生態系統,國家政府對相關的主體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如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開發時,對某一農戶的用地造成了生態損壞,該筆資金就是為了幫助農戶修復被損壞的土地生態系統。在土地流轉的時候,生態環境因此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當地的居民與政府共同攜手修復生態環境,為了提高基層人民群眾的修復熱情與動力,國家給予一定的生態修復補償,給予當地政府一定的財政補貼,從而緩解群眾與政府的資金壓力,推動生態修復的工作開展[3]。
(二)提高土地流轉監督執法力度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加快,資本主義市場開始逐漸的侵蝕農村土地,而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很多的基層農戶都沒有守住底線,給農村土地的流轉監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在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開發的時候,由于相關的單位沒有構建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制度,從而給一些不法企業可趁之機。因此可見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作開展的時候,必須要從立法、執法、監督、檢查、管理等方面入手。
為了更好的規范我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作,國家政府需要出臺相關的規范性文件,明確農村土地執法部門監督檢查工作的權威性與獨立性,可以適當的擴大監督檢查的工作范圍,以保障農村土地流轉的可靠性。在相關法律文件的約束下,還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監督檢查執法團隊,提高監督執法工作的可靠性。在檢查工作進行的時候,還可以構建日常巡查制度,讓農村的基層黨員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工作價值,及時的收集相關的土地資源信息,有效的打擊違法占用農耕地的行為,杜絕集體建設土地的違規流轉情況出現,保障我國國土資源的權威性與統一性。
在農村土地流轉監督檢查工作進行的時候,需要開展生態環境監察工作,通過當地的環保部門、土地資源管理部門、農業部門、政府機構進行統一工作部署,在聯合監督執法的力度下,確保土地流轉工作的可靠性。在聯合監督工作進行的時候,可以對特定轄區的土地流轉情況進行核查,對于違法違建、踏出農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等行為絕不姑息,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依法處理。如西安市秦嶺山脈的違建別墅和吉林山林的違建曹園等,都是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依法對相關的行政人員和企業法人進行了逮捕,有效的震懾了市場中的不法分子,確保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質量[4]。
在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工作進行的時候,需要監督檢查執法部門,著重對高污染、亂排放的中小企業進行嚴肅的處理,依據企業對當地生態造成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法人進行刑事處罰。警示市場中的不法企業,對于踩踏生態保護紅線的一切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罰。通過法律制度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的工作標準與程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工作開展的時候,為了保障流轉工作的質量與安全,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建設專業的監督執法團隊,更好的提高我國農村土地改革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農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再出發——聚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J].法商研究,2018,3102:3.
[2]陳宏壽.新型城鎮化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適應性變革——以“三權分置”為視角[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8,2901:5-11.
[3]顧華詳.論農村集體土地法律制度的完善[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8,07:28-34.
[4]楊昭瑩.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04:115-117.
作者簡介:
季杰(1985.11),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副主任,中共黨員,助教,本科,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