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本篇文章中將會針對大數據分析的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中斷架構的總體設計方案展開分析,而后針對系統內部的安全構架展開研究,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終端架構
從20世紀的80年代中旬就已經開始有將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到電網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二十余年的時光,但由于沒有能夠將所有電網統一的相關平臺,各種類型的設備一直處于單獨運作,其中的所有資源根本無法展開共享,而且在線設備中的相關數據也不能與運行檢查、離線試驗等形態相互結合,這樣就不能將其所具有的輔助與診斷等作用完美發揮出來。因此就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對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終端架構的相關技術展開全面的分析與研究,從而有效的提高電力移動物聯網的實際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一、在線檢測技術
在線監測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無線10kV電壓檢測技術。無線10kV電壓檢測技術主要應用在監測10kV配電線路的電壓信號工作中,同時其可以將檢測的信號自動匯總到配電綜測骨干節點中。第二種是智能10kVMOA(避雷器)。智能避雷器主要是由:泄漏電流傳感器、泄漏電流獲取、溫度傳感器以及儲能電源、射頻鏈路、動作保護線路而組成。傳感器節點可以直接獲取泄漏電流,同時將其作為工作能源,并將其儲存在超級電容里,從而可以維護當配網電路出現失電故障時的正常運行。此外,泄漏電流傳感器會直接采集避雷器芯棒的泄漏電流樣本,同時在采集樣本的過程中測量芯棒的實際溫度,而后將所收集的數據信息通過計算機設備的處理之后,傳輸經過骨干節點最終到達傳輸數據的處理模塊當中。第三種是防盜螺栓技術。防盜螺栓技術主要是由:射頻前端、熱釋電傳感器、磁傳感器、鋰電池、MCU、振動傳感器以及螺栓外殼結構件等設備而組成。第四種是防盜電子圍欄與張力傳感器技術。防盜電子圍欄-張力傳感器技術主要是由:張力傳感器、DC/AC升壓模塊、鋼絲盤輪、張力計、MCU、RF、對地電阻檢測、太陽能電池、警報燈以及警報喇叭等單元而組成。第五種是無線紅外溫度傳感器陣列技術。無線紅外溫度傳感器陣列主要是由:MEMS紅外點陣溫度傳感器、無線傳輸鏈路、高能電池、低功耗控制MCU等設備而組成,其可以在非接觸狀態下精準的測量出4×4點陣靜態以及移動的目標溫度[1]。
二、信息安全管理
在開展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企業給予全面性的支持,同時還需要確保網絡的安全性,從而可以為管理工作的開展與物聯網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在確保網絡安全性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第一個方面是通過內網與外網分離的方式來建設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架構。就目前科技領域中的技術而言,較為合適的技術就是單主板安全隔離計算機技術,這項技術具備雙硬盤技術,可以將物聯網的內網與外網的數據通過科學劃分的方式存入不同的計算機硬盤中,同時還可以對兩個硬盤中的數據信息起到保護的作用,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確保網絡的安全性。第二個方面是及時應用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針對應用該技術的網絡范圍與計算機內部展開掃描,通過掃描的方式可以第一時間得知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架構中是否存在漏洞與病毒,這樣相關技術人員就可以第一時間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2]。
三、軟件定義網絡
軟件定義這種網絡在針對網絡所展開的規劃設計、監督管理等方面有著極高的靈活性能,在控制方面也能夠自動挑選對其所展開的控制是分布式還是集中式,在針對聚合流與微量流展開轉發的過程中,也能夠自動匹配相應的流表項,并對開展的方式進行合理挑選。而且這種網絡在業務方面的響應速度非常快,能夠對于網絡中的路由、安全、流量等多方面的實際參數展開制作,并與此同時將參數配備到網絡的信息數據中,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降低網絡響應業務所需要的實際時間[3]。
Open flow關鍵技術可以更加有效的在電力移動物聯網中實現軟件定義網絡(SDN),并且通過Open flow關鍵技術來將軟件定義網絡(SDN)實際應用在電力移動物聯網中時,其可以有效提高電力信息通信網的實際運行效果。當實際應用軟件定義網絡(SDN)時,網絡設備則是應用Open flow交換機展開數據報文的轉發控制。從數據轉發控制的方式來看,傳統網絡架構是展開對設備的行分布式的控制,是基于各個網絡節點上的網絡設備進行實現的,而軟件定義網絡則采取了一種新型的控制模型――集中式的控制,通過軟件邏輯控制層控制多個Open flow交換機,實現了全局網絡的集中化控制,這時傳統網絡所不具備的控制優勢,正是這種空中方式的差異使得,新型的網絡管理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有別于傳統的定制化管理、不同設備的分別管理等控制方式;除此之外,從軟件定義網絡的硬件方式來看,其硬件僅僅實現了存儲轉發功能,因此其設備的廉價性優勢可以充分的得以發揮,統一化和標準化的硬件設備成為軟件定義網絡的大趨勢。從軟件角度來看,軟件定義網絡是基于虛擬化網絡資源設備的操作系統予以實現的,可以根據網絡參數,實現更加個性化和優質化的網絡服務,這是傳統網絡不具備的全局性控制優勢。 此外,再將軟件定義網絡的過程中,軟件定義網絡在網絡架構部署完成之后,所需要的管理控制、網絡平臺以及接口的應用都是建立在網絡操作系統的基礎之上的,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核心網絡功能的高度軟件化定制,而不必過分的依賴于底層網絡設備供應商所提供的網絡設備,整個網絡應用層的使用、控制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同時,網絡ISP要想引入新的業務功能,僅僅需要在軟件層部署相應的功能模塊即可,而完全擺脫了傳統網絡對于設備供應商的依賴[4]。
結束語:綜上所述,目前,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終端架構已經開始全面運作,在其中不僅需要針對信息安全展開管理同時,還需要充分確保物聯網的實際運行安全,從而構建起對設施狀態展開集中的信息收集、分析、處理與共享的相關平臺,對于各種類型所展開的在線管理,都能夠更加快捷、迅速的對信息展開查詢、統計與顯示。而且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中終端架構管理的實際水平,也能夠為電力移動物聯網的發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姜鵬, 王雅靜, 蔡富東,等.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電力移動物聯網信息安全終端架構[J]. 電工電氣, 2017(1):63-66.
[2]齊紅濤, 開圣武, 方盛宇,等. 智能綜合決策移動作業終端設想(續完)——基于供電服務指揮平臺的共享電力大數據和透明計算的新模式[J]. 農村電工, 2018, v.26;No.303(07):18-19.
[3]章小楓, 李映雪, 賴華勇,等. 基于物聯網與大數據的變電站邊坡監測預警系統[J]. 江西電力, 2017, 41(10):41-43.
[4]汪曙光, 許令順, 劉天霽,等. 基于物聯網的大數據量實時信息交換策略研究[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7(19):160-161.
作者簡介:
胡越,高級講師,軟件工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