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艷
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就必須高度重視基層紀檢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紀檢委員作用。作為國有企業紀委的特殊性,從當前實際情況看,基層紀檢隊伍建設仍然比較薄弱,其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此,就現階段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紀檢委員作用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發揮職能作用時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建設和反腐工作,基層紀檢委員能夠認真履行職責,較好地完成任務。但相對企業而言,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工作被動。基層紀檢委員由非紀檢崗位的人擔任,對紀檢監察工作不熟悉,且大多數時間都在忙于自己的業務工作,參與紀檢事務性工作較少;
二是缺乏激勵。兼職紀檢委員們,具有相當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較高的政治素質,這是擔任權力部門負責人的基本條件,是紀檢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他們成為紀檢委員候選人的理由。但基層紀檢委員參與紀檢組織、領導工作,相應權利義務還不能得到較好落實,與紀檢委員相適應的地位還不能激勵他們從事相應的工作。
三是角色意識不強。由于工作內容的不同,兼職委員對紀檢監察工作不熟悉、不了解,不知如何利用自己的紀檢委員身份開展工作,對紀檢委員的身份認同感還存在差距,或者對此身份不以為然,認識不到紀檢工作與自身業務工作之間的有機聯系。有些檢委員不明確自己的具體職責究竟是什么,使紀檢委員成為“只戴帽、不履職”的虛職。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影響,外部環境和條件也是事物發展進步的基本保證。從企業現狀來講,紀檢工作涉及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黨委的有力領導。按照黨章規定,各級紀委在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的雙重領導下進行工作,就是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的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格局。黨委工作是否有力,方法是否適當都構成了紀委工作能否得到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能否調動和發揮好兼職紀檢委員工作積極性重要基礎,如果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就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必然致使在黨委領導下的紀委工作受到阻礙,造成紀委工作受重視程度不高,最終影響紀檢委員作用的發揮。
二是企業行政的有力支持。企業紀委圍繞企業的經營、生產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是企業紀委不變的宗旨。贏得企業管理人員的理解和支持是開展好紀委工作的根本保證,也是增強和調動兼職紀檢委員工作積極性的最有效措施。其中既有紀委通過宣傳和積極工作贏得行政理解與支持的問題,同時又有行政領導人員對紀委工作全面認識和理解的程度而導致的支持力度上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影響紀委工作開展順暢與否,最終導致兼職紀檢委員是否大膽順利、而不是左右為難的開展工作的程度。
三是紀委自身工作問題。如果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檢查分析紀委工作在調動與發揮兼職委員作用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是搞好自身建設的重要保證,秉持著一個什么樣的紀委工作理念、采取一個什么樣的紀委工作方法,直接關系著紀委能否發揮好兼職委員工作積極性。
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從實踐的觀點出發,站在紀委自身建設角度,筆者認為影響兼職委員工作積極性的原因有以下問題需著力加以解決:
(一)業務工作沖淡職能作用的發揮。紀檢委員多為不同單位、部門的兼職干部,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本單位業務工作上,紀檢委員的職能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二)責任沖突導致職能作用發揮不夠。兼職紀檢委員中,有不少為所在單位或部門的黨政正職,按照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要求,他們應該履行的是主體責任,再以紀檢委員身份履行監督責任就會造成責任沖突。
(三)履行職責的平臺和途徑不夠廣闊。在一些單位,紀檢委員的功能僅僅局限于聽取報告、審議報告、舉手表決報告,職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二、發揮基層紀檢委員職能的建議和對策
要想讓紀檢委員發揮好作用,各級黨委、紀委必須聯系生產經營、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從資源、機制上為紀檢委員發揮作用提供足夠的保障。
(一)為紀檢委員發揮作用提供組織保障
一是完善組織機構。各級紀委要高度重視紀檢委員發揮作用工作,責成紀檢監察機關,具體負責紀檢委員發揮作用工作的政策研究、組織實施及委員的聯絡、管理、服務,組織紀檢委員開展活動等工作,指導各位委員更好地履行職責,順利開展工作。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紀檢委員發揮作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對于紀檢委員的作用,各級黨組織、紀委和相關部門要統一認識,互相支持,齊心協力做好工作,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牽頭操作、其他部門密切配合、基層大力支持的工作機制,共同抓好紀檢委員履行職責各項保障機制的落實,為紀檢委員發揮好作用提供有力組織保證和物質保障。
三是不斷探索創新。要結合單位生產經營、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實際,不斷進行探索創新。比如,在委員開展工作的方式上,如何對相關單位和部門提出詢問和質詢;在委員履行職責的保障上,如何進一步暢通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在激勵機制上,如何切實保障委員正當權益得到維護。各級黨組織、紀委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規范,認真研究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起紀檢委員發揮作用的相關配套制度,不斷推進紀檢委員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二)為紀檢委員發揮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列席會議制度。各單位召開黨委(擴大)會、黨政領導干部聯席會、廠長(經理)辦公會及專業會議等重要會議時,可根據會議議題邀請有關紀檢委員列席會議,充分發揮其掌握基層信息這一優勢,讓其在反饋情況、參與決策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獻計獻策,為其發揮作用搭建平臺。
二是建立調研制度。要根據上級黨委、紀委的統一安排,圍繞黨風廉政建設及重要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黨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紀檢委員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每人每年要撰寫一篇內容詳實的調研報告,提出自己的建議,為紀委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三是建立參與案件辦理制度。就目前而言,紀檢監察部門辦理黨員違紀案件多由紀委和監察部門機關的同志或抽調基層單位專職紀檢監察人員查辦,紀檢委員一般不參與具體案件的辦理,只是在召開紀委會研究處理意見時聽取工作匯報。由于他們沒有參與案件的查辦,所以只能聽從于紀檢部門的意見,而提不出自己的看法。紀檢委員都是企業中堅力量,應發揮他們掌握政策、熟悉業務流程等方面的作用。根據紀檢委員的特長,在不涉及違反工作紀律的前提下,組織其參與效能監察、案件檢查、案件審理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使其在工作實踐中,提升履職能力。
(三)為紀檢委員發揮作用提供資源保障
一是開展活動的時間保障。目前,大多數紀檢委員都是兼職,為確保各位委員能夠有效履行職責,應當在時間方面提供保障。紀檢委員按規定開展工作,各單位和各部門必須無條件支持配合,履行職責所占用的時間應視為原崗位勞動時間并獲得相應報酬。
二是紀檢委員開展工作的利益保障。紀檢委員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就必然牽涉到各個單位和部門的實際利益。因此,若不想紀檢委員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成為空話,就必須建立紀檢委員行使職權的保護機制,使紀檢委員行使職權時無后顧之憂。
三是加強紀檢委員的培訓。各級紀委要將對紀檢委員的培訓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認真研究紀檢委員在發揮作用過程中受到哪些制約,針對哪些內容,并在時間上統籌安排,確保學時,在內容上側重實踐,有所創新。切實通過培訓工作,提升各位委員的黨性修養和理論政策水平,提升履行職責的意識、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