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哲 王譽哲 林港 陳科奇
摘 要:如今,我國資源環境形勢開始日益嚴峻。綠色金融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腳步,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因素的制約,例如金融產品創新程度不高以及政策制度不健全。為了幫助綠色金融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汲取國外豐富的發展經驗,從宏觀以及微觀這兩個層面出發,在宏觀層面上必須對政策制度環境進行優化,在微觀層面上企業以及個人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綠色發展觀念。
關鍵詞:綠色金融;信貸體系;對策
一、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已經初步建成綠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我國從90年代開始就開始對經濟杠桿加以運用從而不斷強化環境保護,陸續出臺了一些環境經濟政策,涵蓋了生態補償、金融以及財稅等不同的方面。根據我國環保部的相關數據統計可見,我國從2006年—2013年,制定并推行的環境經濟政策已經超過了380項。在此背景下,我國所推行的綠色金融政策也處于一種日臻成熟、完善的狀態。在政策層面,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于金融綠化的導向進行了明確,并與環保部門合作搭建了一個政策框架,涉及到綠色政券、保險以及信貸等方面,并出臺了一些富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不斷推進政策框架的建設工作。
(二)綠色信貸體系的建設方面比較完善
當前,我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廣以及施行綠色信貸政策。在節能環保產業這一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這些產業具有較大的貸款支持力度。除此之外,針對“兩高一剩”行業,商業銀行在貸款方面也實施了比較嚴格的控制,從而嚴格保障了我國綠色發展。然而,由相關數據可見,近年來我國節能環保貸款在規模上呈現出不斷上升之勢,但技能環保貸款占據我國總貸款的比重還是比較低下,且在最近幾年甚至有所下滑。在占比這一方面可見,除了2009年占比出現了較大的提升,占比在其他的年份都維持在2%-3%這一區間。
二、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不足之處
(一)尚未建立一個健全的政策制度,缺乏激勵約束的機制
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等諸多領域還沒有構建一個國家層面上的法律制度。雖然我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一些部門規章并加以實施。然而,在立法層次這一方面,我國政府仍然比較低,也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度。此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一個唯一入法的保險,僅僅是帶有鼓勵性,并不是國家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在綠色金融業務開展的過程中,我國金融機構可能面臨著較大的政策風險以及法律風險。因此,我國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業務方面嚴重缺乏執行力以及積極性。除此之外,金融機構在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時候欠缺可操作性以及針對性,尚未建立一個完善、成熟的監管制度。
(二)我國金融機構在綠化程度這一方面有所不足
當前,世界范圍內有83家金融機構已經采納了“赤道原則”。針對綠色金融,我國大多數非銀行金融機構仍然處于起始階段,一直朝著“實踐”慢慢轉變,欠缺一個長遠的規劃以及目標,尚未實現對綠色金融業務的深度參與。除此之外,綠色金融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必須擁有大量的掌握環境知識以及金融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作為堅固的后盾。如今,針對綠色金融,國內尚未成立一個專門、科學的中介服務機構。因此,綠色金融業務在開展的過程中會面臨著無法預料的風險。
(三)欠缺綠色發展的科學理念欠缺
當前,我國政府正在大力地倡導綠色金融制度。因此,我國綠色金融市場初步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一些綠色金融的參與主體并為建立一個科學的綠色發展理念。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同主體在行為方面會發生較為明顯的偏離。由于各方在利益博弈的過程中出現了失衡,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速度無法有效提升。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某些地區為了實現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甚至會出現“唯GDP論”的情況。受到上述增長路徑的影響,我國一些地區盛行地方保護主義,對于環境目標的重視程度必然會有所下降。
三、綠色金融發展路徑探析
(一)對綠色金融制度進行不斷完善
我國實現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的依據以及其那題,就在于綠色金融制度。我國必須從當前的國情出發來建設綠色金融制度。我國可以對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加以借鑒,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來做出統籌規劃以及頂層設計。一般來說,綠色金融制度體系所涵蓋的范圍較為廣泛,有必要構建一個系統化、完善的綠色金融制度體系,對于各參與主體所具有的職責與權力進行明確劃分,對于綠色金融業務的操作規范以及實施標準不斷完善,加強監督以及執行的力度,從而建立一個公平、規范的競爭秩序。
(二)構建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
綠色金融涵蓋了多個市場以及政府主體,包括金融機構、監管部門、財稅部門以及環保部門等。為了幫助不同部門之間形成一個高效的信息交流溝通,有必要加快構建一個高效的跨部門的協調機制,幫助市場以及政府之間搭建一個溝通橋梁。此外,環保部門可以向其他部門及時提供企業環保信息,金融機構可以將企業融資信息向其他的部門及時反饋,從而做到雙向信息的共享與溝通。
(三)幫助金融機構培育綠色金融觀
發展金融業的一個內在要求就是發展綠色金融,我國金融機構必須對這一點形成深入的認識。提供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業務,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深耕市場、實現市場份額的拓展,有助于管理環境風險能力的有效提升,實現企業長期競爭力的發展。此外,金融機構可以建立一個科學的外部形象,從而提升市場地位與“綠色聲譽”。金融機構不斷提升企業員工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在全社會塑造一個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文化氛圍。
結語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資源環境處于不斷惡化的狀態當中。因此,我國發展與建設綠色金融無疑是大勢所趨。本文探討了綠色金融發展的相關對策,主要包括對綠色金融制度進行不斷完善、對財稅扶持體系不斷健全、不斷加強監管考核制度的建設、構建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以及幫助金融機構培育綠色金融觀等方面。本文通過研究,旨在促進綠色金融在我國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莉、張鑫.綠色金融、社會責任與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選擇[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5):82-89.
[2]李曉西、夏光等.中國綠色金融報告2014[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3]李中.綠色金融創新與我國產業轉型問題研究[J].當代經濟,2014(4):6-8.
[4]劉愛萍.經濟轉型下的區域經濟發展與金融創新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3):83-86.
作者簡介:
張一哲,19970112,男,漢族,浙江杭州,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