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雯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Flipped Class Model”簡稱為FCM,又被譯為翻轉課堂,這種教學理念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穎的創新課堂,它轉移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位置和時間,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們可以自由靈活的安排自己的學習課程,有針對性的選擇需要強化的內容,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兩者的地位并無差別,主要是對課外學習遇到的困難進行解惑,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見解,總結學習成果,這樣的教學效果無疑更好。換句話說,翻轉課堂主要是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方式來傳道授業,而課堂只是起到輔助性作用,學生更多的精力將用于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理論實踐。即教學不再是“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而是利用教學視頻在課下向學生傳遞新知識,課堂則開展協作學習、實踐練習等相關活動。

翻轉課堂的概念誕生于21 世紀初期。在美國,這種教學理念已經獲得了教學領域的認可和一致推崇,目前,已經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其中,最有名的研究人員就是亞倫.薩姆斯和喬納森.伯格曼,他們是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科學的教師,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還是推動FCM 發展的重要人物,并于2007 年正式提出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和理論,他們指出傳統的課堂教學應該和課外的自主學習及知識強化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可以延伸到家或者是其他允許的環境中,學習方式和手段也非常多元,比如觀看老師制作的教學視頻、課堂上的總結交流等,這種新型的教學結構體系更重視學習的效果性和靈活性,課外學習和課堂強化相輔相成。在具體的實踐中,確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因此也受到美國眾多師生學者的一致認可和推崇。在2011 年舉辦的TED 會議上,學者薩爾曼可汗發表了名為《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的演講,并把翻轉課堂的理論推上了輿論的巔峰,這種教學模式正式成為教育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2011 年,環球郵報還將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認定為當代教育界最重要的革命。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很多國家都積極的引入了這種教育模式,并廣泛投入實踐。如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學、大學課堂,并產生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圖。
我國教育部于2012 年3 月頒布實施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這也宣布我國教育領域正式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為了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局限,加快素質教育的發展進程,我國明確了以信息技術創新改革為出發點,以完善的政策體系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目標,這也是教學模式和理念創新的重要前提。隨著我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教育部的引導下,網絡技術在教育界已經全面鋪開,這些都是翻轉課堂建立和發展的良好契機。我國翻轉課堂的研究從2012 年開始逐漸增多,張金磊、王穎等在對國外教學實踐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北京師范大學的馬秀麟、趙國慶研究了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的教學;華東師范大學的隆茜討論翻轉課堂應用于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實證研究;吉林大學的崔艷輝進行了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他們均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教學效果。
第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先進的電子設施設備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來傳遞知識,比如以視頻為媒介,學生可以在課前自主安排學習課程,這樣的學習將更具針對性,更符合自己的實際,同時還可以對學習成果進行實時檢驗,學習效果也會更佳,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由于學習更加靈活,學生如果遇到特殊事件,也不會耽誤學習,事后同樣可以及時彌補。
第二,課堂上更多是的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使知識真正的內化到學生腦海中,形成深刻的意識。這樣的課堂目的性更強,學生可以把課前遇到的問題或者困惑帶到課堂上,老師安排討論,通過極強的互動性,共同解惑,加深對該知識盲點的認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作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構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完全受到老師的支配,只能服從,而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則提高了學生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通過多元化的溝通方式和技巧,加深雙方的理解,從而使教學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作為當前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新產物,翻轉課堂完美結合了網絡科技和課堂教學,這種混合型的教學模式既強調交互性,也重視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