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上海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200090)
掙值法又稱偏差分析法,是對項目進度和費用進行綜合控制的一種有效方法。掙值法通過測量和計算已完工程計劃成本、已完工程實際成本和擬完工程計劃成本,得到有關計劃實施的進度偏差和成本偏差,從而判斷項目的執行情況。該方法可以預測工期滯后情況和費用超支情況,及時掌握項目進展的趨勢,為項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幫助[1]。
掙值法有4大基本參數及4個常用的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掙值法的基本參數及評價指標表
桃浦綠地公園照明施工安裝工程,內容包含管線鋪設,燈具安裝及調試,總預算200萬元,計劃交期為84d,從2018年4月29日開工至2018年7月21日完工。具體工作量及預算清單如表2所示。
2018年6月9 日下班后(即第7周末)檢查時,發現基礎開挖、管線敷設、土方回填項目全部完成,而預埋件安裝和線槽支架安裝的工作才進行了一半,后續工作仍未開始。從項目臺賬及施工日志上可查出完工比例及費用。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計算出已完工的計劃費用BCWP,即掙值EV。
截至第7周的掙值圖,如圖1所示。

表2 桃浦綠地公園照明安裝預算

圖1 1~7周掙值分析圖
從圖1可以分析出,在第7周末:
成本偏差CV=EV-AC=80-91=-11<0,成本超支;
進度偏差SV=EV-PV=80-125=-45<0,進度延遲;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80/91=0.87<1,成本超支;
成本績效指數SPI=EV/PV=80/125=0.64<1,進度延遲。
從趨勢線可看出,第1~3周,3條曲線基本重合,也就是說項目進度正常,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基本吻合;從第4周開始,進度延遲,成本也開始超支;從第6周開始,成本有超支上漲的趨勢,需要分析原因,加以控制。結合現場情況分析,造成的原因如下:(1)因天氣原因,臺風及暴雨的限制,致使現場窩工,管線敷設工作受阻,造成工期延遲;(2)為不影響整體工期,項目經理安排了夜間施工,致使租賃設備及人工成本超支;(3)施工隊伍中的安裝工人,有部分新員工,致使工作效率低;(4)燈具預埋件及線槽支架為甲方提供的產品,未如期到達現場,造成工期延遲。
針對以上原因,及時進行糾偏:(1)根據天氣情況,調整人工和設備,確保在可操作的時間段有效工作;(2)盡可能減少夜間班次,提高白天的效率;(3)增加對新員工的培訓和現場指導,調整人員配比,以老帶新;(4)因甲方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誤,如影響了關鍵路徑上的工作,可向甲方要求延期或索賠。
第12周結束時,掙值分析如圖2所示。

圖2 1~12周掙值分析圖
第12周末:
成本偏差CV=EV-AC=200-190=10>0,成本節約;
進度偏差SV=EV-PV=200-200=0,實際完工進度與計劃進度一致;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200/190=1.05>1,成本節約;
成本績效指數SPI=EV/PV=200/200=1,項目進度正常,按原計劃完工。
通過掙值分析和不斷的糾偏,并在后續工作了采取了資料調配和方案修訂:(1)預埋件和線槽安裝中使用了新設備,加快了工作效率;(2)為了加快燈具安裝,項目現場將同一回路的燈具進行數量分類,要求廠家在出廠前按技術要求,同步將電源及控制線接好,以節約現場安裝的時間;(3)當一個小區域完成燈具安裝后,即時啟動調試工作,即分區域分片段先行調試,燈具安裝完畢后進行統一系統調試,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在第12周結束時,SV=0,CV>0,控制了成本發展的趨勢,把控好整個項目的施工進度,最終在工期約定內完成項目的交付驗收。
采用掙得值法對工程項目進行估算,通過計算得出掙值、實際值及計劃值3個基本參數,就可以對整個項目進行分析,根據所得數據能夠分析CV、SV、CPI和SPI指標,再根據計算結果能夠及時地掌握項目的進行情況,了解實際消耗成本,及時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項目管理人員還能夠根據所得的數據信息及時了解工程實際完成情況與計劃完成情況之間的差距進行分析,找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方案進行及時的調整,控制成本費用和施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