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雨雁 王龍鳳

【摘要】目的 探討在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護理中采用清潔間歇性自我導尿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20例,干預前常規留置導尿管及膀胱功能訓練方法,干預后給予清潔間歇性導尿方法。比較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情況。結果 干預4周后觀察組的尿路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清潔間歇性自我導尿方法的效果優于常規留置導尿方法。
【關鍵詞】清潔間歇導尿;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2
糖尿病患者往往會出現很多并發癥,例如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該病變可以出現了人們機體內的各個系統內,例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以及泌尿系統等,很多患者會出現神經內分泌障礙、體溫調節異常以及泌汗異常等。如果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統出現了病變后,患者會表現出尿潴留、排尿障礙以及尿路感染等,同時患者還會出現尿失禁、尿頻以及尿不盡等癥狀。在治療難治性神經源性膀胱疾病過程中,清潔間歇性導尿是最為有效的排空膀胱的方法之一,該方法可以使得膀胱形成規律的充盈排空,達到訓練膀胱功能,逐漸恢復正常的排尿機制;同時有效減少殘余尿,降低留置尿管引發的感染;防止尿液逆流腎臟,引起腎衰竭。本科自2017年在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護理中采用清潔間歇性自我導尿管理,以期探討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20例(參照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在這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齡52~83歲,平均(59.26±5.43)歲,20例患者均合并神經源性膀胱(參照2010年神經源性膀胱診斷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且均出現了排尿障礙等情況,所有患者經過超泌尿系統超聲檢查發現均超過100 mL的膀胱殘余尿。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干預前和干預后,共計20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1.2.1.1干預前
常規留置導尿管及膀胱功能訓練方法,即間斷定時夾閉導尿,白天2~3 h/次,夜間4~6 h/次,患者出現尿意明顯時及時放尿1次。
1.2.1.2干預后
膀胱容量與壓力簡易測定法,行膀胱容量與壓力簡易測定。根據患者的病情來制定針對性的飲水計劃,一般將飲水量控制為1500~2000 ml/d,在三餐前后需要至少飲
水500 mL,這500 mL水中包括湯以及稀飯等中的水分,注意某些時段需要避免大量飲水,例如入睡前3 h,管床護士或責任組長對飲水計劃進行嚴格監督[3]。在患者留置導尿時間,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詳細記錄,同時根據記錄制定24小時尿量曲線,護士根據曲線來對排尿規律進行觀察。測定裝置及設備:標有垂直刻度直尺(大于60 cm),一次性尿袋,三通管,500 mL無菌生理鹽水瓶,膀胱沖洗器,一次性無菌導尿管,測量方法:首先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同時對患者的泌尿器官進行常規消毒且對尿道進行潤滑,在上述操作完畢后向泌尿器官內插入一次性無菌導尿管,其中1個三通管中要連接導尿管的末端,而一端需要與無菌生理鹽水進行連接,一端連接測壓裝置(尿袋管道與三通相連,尿袋打開與大氣壓相同),最后一段與導尿管進行連接,在患者采取平臥位時測壓裝置的零點為恥骨聯合中點。在將患者膀胱內的尿液排盡后,將無菌溫生理鹽水注入三通管內,當灌注量為50 mL、100 mL、150 mL、200 mL、250 mL、300 mL、350 mL、400 mL、450 mL、500 mL時觀察測壓裝置,當患者壓力裝置壓力達到40 cm H2O或者患者腹部膨脹難忍停止操作,拔出尿管,囑患者自解小便,然后導出殘余尿量,得出患者的安全容量。根據患者膀胱生成小便規律及安全容量,制定出間歇導尿計劃(即在患者
小便量達到安全容量范圍前導出膀胱內小便)。
1.2.2 評價方法
由我院醫師對患者的尿路感染的發生率等指標進行詳細地記錄。在患者留置尿管4周后或者清潔間歇感染時進行觀察與記錄,尿路感染的判定標準為尿常規中白細胞計數>10個/每高倍視野。
2 結 果
兩組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比較。見表1。
3 討 論
清潔間歇性自我導尿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發生率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晚期并發癥之一,嚴重時可導致腎盂積水和腎功能不全,同時伴發其他晚期嚴重并發癥的出現。常規采用留置導尿術或膀胱造瘺術,又容易導致尿路感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4周內的尿路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在對糖尿病合并神經原性膀胱功能患者進行康復護理中應用清潔間歇性導尿法可以在長期留置導尿管時避免出現膀胱輸尿管反流、漏尿以及尿道關閉不全等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規律性導尿,可以將膀胱內的壓力有效降低,將殘余尿量規律排出以此來恢復膀胱的排尿功能,進而將神經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發生率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朱國紅.2型糖尿病并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護理[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1):74-75.
[2] 唐 芳,艾 艷,朱世瓊.對脊髓損傷間歇導尿患者實施個性化飲水計劃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4,11(2):135-137.
[3] 胡細玲,史力方,等.清潔間歇性自我導尿在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7,7(7):36-3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