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美燕
【摘要】目的 總結嬰幼兒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療方法以及效果,為嬰幼兒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療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2月~2018年3月收治治療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n=78),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9例嬰幼兒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觀察組39例嬰幼兒采用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聯合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對比2組嬰幼兒臨床治療效果、安全性以及癥狀體征緩解時間。結果 觀察組嬰幼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癥狀體征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經統計學計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聯合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可徹底殺滅真菌,更符合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治療需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癥狀緩解快。
【關鍵詞】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硝酸咪康唑乳膏
【中圖分類號】R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2
真菌性外耳道炎情況較為常見,具有臨床多發趨勢,主要集中在夏季。此病致病菌較多,例如青霉菌、曲霉菌等,治療方法種類較多且預后價值有一定差異性[1]。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治療方式對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的影響,本文就此進行研究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對象選自2013年2月~2018年3月,總計78例。納入標準:(1)經檢查確診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2)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3)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1)試驗用藥禁忌嬰幼兒;(2)肝腎功能異常嬰幼兒;(3)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嬰幼兒。進行78例嬰幼兒分組,各39例。對照組:男26例,女13例;嬰幼兒年齡1~6歲,平均(5.50±1.30)歲;發病時間1~5個月,平均(2.30±0.50)個月。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嬰幼兒年齡2~6歲,平均(5.35±1.18)歲;發病時間1~3個月,平均(2.12±0.35)個月。2組嬰幼兒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嬰幼兒采用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聯合硝酸咪康唑治療,操作如下:耳內鏡下檢查外耳道,用中耳鑷、棉拭子蘸取3%雙氧水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痂皮,必要時3%雙氧水沖洗外耳道,注射器抽取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適量2-3滴,緩慢注入外耳道內,之后保持患耳朝上持續
15 min,早、晚各1次。半小時后將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于嬰幼兒外耳道。對照組嬰幼兒同上清洗外耳道,之后將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于嬰幼兒外耳道,早、晚各1次。1周為1療程,連續治療2周,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實驗嬰幼兒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耳癢、頭暈、耳痛、鼓膜穿孔、外耳道紅腫)、癥狀體征緩解時間。
1.4 效果評價標準[2]
痊愈標準——治療后,嬰幼兒外耳道干凈,無不良反應,真菌培養陰性。
有效標準——治療后,嬰幼兒外耳道干凈,無明顯不良反應表現,真菌培養陰性,耳道有輕微充血表現。
無效標準——痊愈、有效標準未達到,真菌培養陽性。
1.5 統計學方法
嬰幼兒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實驗指標結果以
SPSS 19.0——統計學軟件包計算。嬰幼兒治療后計數觀察指標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以%形式展開,x2值檢驗;嬰幼兒治療后計量觀察指標癥狀體征緩解時間以x±s形式展開,
t值檢驗。P<0.05情況下,證明2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實驗指標結果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經過治療后效果見表1,總有效率分別為100%、84.61%。經統計學計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5000,P=0.0107<0.05)。
2.2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對照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經過治療后頭暈、耳癢、耳痛等相關不良反應情況見表2,總發生率分別為5.12%、20.51%。經統計學計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1294,P=0.0421<0.05)。
2.3 癥狀體征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經過治療后癥狀體征緩解時間為(4.50±1.50)d,對照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經過治療后癥狀體征緩解時間為(7.50±2.30)d。組間癥狀體征緩解時間經統計學計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228,P=0.0000<0.05)。
3 討 論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部常見疾病類型之一,多數患者對疾病癥狀不了解,所以導致疾病治療拖延并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從疾病病因方面分析:外耳道健康情況下處在偏酸性環境,在耳內進水、不恰當用藥情況下,導致外耳道PH值變化,從而為真菌孳生提供了前提條件。研究顯示,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顯著[4]。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主要成份為氟康唑,臨床上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其屬吡咯類抗真菌藥,抗真菌譜較廣,毒副作用小,臨床應用廣泛。另外,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有消炎、止癢效果,操作簡便、安全。二者聯合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療預后效果。
本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治療總有效率(100% vs 84.61%)、并發癥總發生率(5.12% vs 20.51%)以及癥狀體征緩解時間(4.50±1.50 vs 7.50±2.30 d)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劉春玲,張少燕,李三立等人研究結果有一致性,研究組顯效率80.00%、有效率16.67%均明顯高于對照組61.67%、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
綜上所述,給予真菌性外耳道炎嬰幼兒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硝酸咪康唑乳膏外用效果顯著、安全性高,短時間內改善了嬰幼兒的癥狀,具有聯合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侯 英,申國東,金曉娟,等.耳內鏡下清理聯合半導體激光照射及藥物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3):284-286.
[2] 張思思,林川耀,陸 玲,等.耳內鏡下不同給藥頻率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8,26(4):253-256.
[3] 侯 英,申國東,金曉娟,等.半導體激光耳腔內照射聯合硼酸粉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6,(3):
415-417.
[4] 鐘泗華.氟康唑氯化鈉注射液外用于外耳道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8):87-8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