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鳳 王艷春 李彩鳳 楊曉艷 周芳紅

【摘要】目的 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在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開展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8例。為參照組提供常規護理,為實驗組提供綜合護理干預。結果 實驗組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94%,顯著低于參照組的13.24%,實驗組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參照組也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心臟不良事件、縮短住院時間均有積極幫助,患者也會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高血壓;冠心病患;心臟不良事件;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1
當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與高血壓時,高血壓可促使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及脫落,更易形成血栓引發猝死[1]。因此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也應更加慎重。我科在近兩年對136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以研討綜合護理干預的開展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療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0例,女66例,年齡48~73歲,平均(58.7±6.1)歲,病程3~14年,平均(5.8±1.4)年。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6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用藥指導、輸液、血壓監測等常規護理;實驗組則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如下:
健康宣教:以簡單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冠心病與高血壓的疾病知識,包括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防治方案等,并將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或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告知,幫助患者正確認知自身疾病。為患者講解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緩釋片等常用藥的藥物知識,強調遵照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學會血壓自我監測。
心理干預:患者因身體不適、病程長、經濟壓力等因素,心理狀態通常較差,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交流,針對其焦慮、煩躁、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產生原因,予以心理疏導及情緒排解,讓患者放松心態配合治療及護理。
環境管理:對患者的病室環境進行優化,將室內溫度、濕度、光線調控至舒適范圍內,每日均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可在窗臺上擺放綠色盆栽,叮囑患者、家屬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影響他人休息,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也要盡量降低聲音,為患者創建一個安靜、舒適的病室環境。
飲食指導:該類患者的日常飲食尤為重要,應選擇清淡、營養、易消化、高纖維類食物,要控制鹽、糖及脂肪的攝入量。叮囑患者要多吃蔬菜與水果,補充維生素,每日要保證充足的飲水量,預防便秘,因為用力排便會加重心臟負荷。
1.3 觀察指標
①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②住院時間。③護理滿意度評分:評分范圍為0~100分,出院當日由患者對護理服務進行打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中出現心律失常1例,心臟梗死1例,發生率為2.94%(2/68);參照組中出現心律失常5例,心臟梗死3例,猝死1例,發生率為13.24%(9/6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465,P=0.0277)。
2.2 住院時間與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的住院時間要明顯短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優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與高血壓是中老年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二者同時存在時,可相互影響,加快病情進展[2]。臨床中常為患者采用藥物來緩解心絞痛、控制血壓水平,在其住院治療期間予以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對病情控制及好轉有重要幫助。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住院時間、
護理滿意度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護理干預的開展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措施。
綜上,開展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風險性,并可加快病情好轉、改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紅梅.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9):210.
[2] 楊 梅.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綜合護理及應用意義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15):36-3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