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行PTCA及支架植入術后護理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診行PTCA及支架植入術的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3例,給予參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患者綜合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研究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良好的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癥PTCA及支架植入術患者的護理中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1
心肌梗死在臨床治療中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本病具備起病急、發展速度快等特點。根據有關資料證實,本病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上漲[1]。除上述之外本病容易出現并發癥,例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病情嚴重者可能引發死亡,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針對該病臨床中主要以介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在患者術后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發生率。本文隨機選取在我院急診進行PTCA及支架植入術的66例患者進行調查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診行PTCA及支架植入術的患者6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3例。其中,研究組男19例,女14,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46.5±5.3)歲;參照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46.5±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和年齡、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33例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方法為:(1)術后在ICU病房對患者身體各項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包括: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一旦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2)對于患者進行拔管護理,通過建立靜脈通道,并提前備好多巴胺及腎上腺素等藥物,防止由于患者在術后4~6小時后拔除鞘管產生的拔管綜合征;(3)防感染護理,連續1周對患者實施抗生素治療,并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而對于有留置尿管的患者及時更換尿袋;(4)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改善由于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等愿意引起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5)生活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低鹽、低脂、低糖等合理進行飲食,并對叮囑患者保持二便通暢。
1.3 療效觀察和評價
觀察研究組和參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后發現,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差于研究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是臨床常見疾病,本病給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本病病理基礎為患者的冠狀動脈出現粥樣斑塊破裂以及形成血栓,從而致使冠狀動脈血管出現閉塞現象,誘發心肌梗死。同時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精神壓力等原因導致該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該病的臨床表現一般為持續性劇烈的胸骨后疼痛,且口服硝酸甘油后癥狀無改善,同時會伴有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嚴重者直接威脅生命。因此對于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也可以稱之為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是所有慣性并介入手術治療的基礎,能夠起到降低患者冠狀動脈的狹窄情況。支架植入術是臨床中對于冠狀動脈血管狹窄、閉塞的主要治療辦法,由于其具有創傷小、風險低、并發癥少等特點,因此在臨床中應用極為廣泛[2]。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TCA及支架植入術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 紅.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TCA及支架植入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5):252-253.
[2] 林麗君,黃志標.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的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316-31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