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花 鄭香云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我院開展品管圈活動前收治的各類手術患者899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8年2月~2018年7月我院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收治的各類手術患者900例作為觀察組;對比分析品管圈實施前后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本研究的目標達成率及進步率。結果 觀察組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顯著高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目標達成率為111.75%,進步率80.76%。結論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以提高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安全及服務意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特殊手術體位;品管圈;服務意識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9..02
特殊手術體位擺放不當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影響預后,嚴重時可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積極預防體位擺放不當的發生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我院在手術室開展了主題為“提高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的品管圈活動,取得滿意效果;現進行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我院開展品管圈活動前收治的各類手術患者899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收治的各類手術患者900例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認知障礙者,有手術禁忌癥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對照組男486例,女413例;年齡23~59歲,平均(41.6±4.8)歲。觀察組男496例,女404例;年齡21~57歲,平均(41.1±5.6)歲。兩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本圈成員12名,包含1名圈長(主管護師),1名輔導員(副主任護師)和10名組員(2名主治醫師,2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2名護士)。采用圈長負責制,
1.2.2 選定主題
全體圈員采用頭腦風暴法提出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找出5個備選主題,從上級政策、迫切性、重視程度、可行性、圈能力及效益性等6個方面進行評價;最終確定“提高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作為本期活動的主題,選題理由:提高患者特殊手術體位擺放的正確率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提高舒適度和預后;提升科室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1.2.3 確定活動計劃
按照甘特圖進行了活動計劃擬定。從主題擬定-活動計劃擬定-現狀把握-解析后對策擬定-實施-確認效果-改進7個方面分配時間,每個階段確定一個負責人,完成階段任務后召開圈員會,總結前階段工作并布置下階段工作。
1.2.4 現狀把握及根因分析
收集活動前各類手術患者899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統計體位擺放正確率的執行,正確執行率為72.07%(648例)。并通過5W1H方式進行查檢,圈員們利用查檢表進行資料收集,通過對人、機、料、法、環5個方面通過研究、討論繪制魚骨圖,找出根因,并進行真因驗證;根據80/20法則,得到影響正確擺放體位的主要真因為:術中巡視頻率少、對擺放特殊手術體位的具體角度不了解、體位墊不合適此三項。
1.2.5 目標設定
依據圈成員對自己能力的評估計算圈能力,本課題目標達標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 =111.75%。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80.76%。
1.2.6 對策及實施
一般手術體位手術要求巡回護士術中每30分鐘巡視患者體位一次,保證手術體位保準;特殊手術體位手術要求巡回護士在術者進行可能改變手術體位的操作時隨時巡視患者生命體征及手術體位.骨科手術透視后必須巡視手術體位是否處于標準狀態。上報器械科,制定購買標準體位墊的計劃按手術體位要求縫制相應的體位墊,且標記好體位墊的放置部位每套特殊手術體位(側臥位、俯臥位)的體位墊備齊置于固定小推車上;截石位所需的體位墊與體位架一同放置于壁櫥內。同時加強護理人員理論培訓及實踐操作。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擺放體位正確率、目標達成率及進步率進行記錄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1.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x2及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照組正確擺放體位的執行率為72.07%(648/899),觀察組正確擺放體位的執行率為95.56%(860/90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標達成率為111.75%,進步率80.76%。
3 討 論
擺放標準手術體位的原則是:患者舒適、安全、無并發癥,充分暴露術手術體位的安置,首先要符合手術的要求,但又不能妨礙患者的生理功能。安置體位應著重注意各種襯墊物和支撐物的放置位置和支撐點,著力點和固定點要滿足手術和患者的要求,在此前提下,保證著力點不妨礙患者的呼吸,不能影響靜脈回流,不能導致軟組織受異常壓迫和牽拉。便于醫師操作,固定牢靠、不易移動,不影響呼吸、循環功能.尤其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慎重,避免靜脈栓塞的發生。另外在擺置體位時,護士還應注意避免患者過多的或不必要的暴露。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手術質量。
品管圈主要是將工作性質相同或互補的人員組織起來,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找出真因,制定對策就實施、改進,是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經過本次活動,我們取得了可觀的有形成果,觀察組正確擺放體位的率顯著高與對照組,目標達成率為111.75%,進步率80.76%;同時在無形成果上,我們也收獲頗多,圈員們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品管手法的應用,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們完善了流程圖,制定了標準化作業;總結優點,發現不足明確了以后的工作方向,希望可以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綜上所述,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以提高手術患者正確擺放體位的執行率,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安全及服務意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慧芹.手術病人特殊體位擺放的探討[J].中外醫療臨床護理雜志,2010.01(1):49-52.
[2] 陳哲穎,吳曉蓉,吳夢媛.手術壓傷高發患者壓傷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8,09:1544-1546.
[3] 陳慶華.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圍手術期患者低體溫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03):99-10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