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婷
摘? ? 要: 大數據化是當今的一個特征。利用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的各類信息,遍及網絡。讀者可從網頁、微信、微博、APP等渠道,獲取漢譯版的財經新聞。本文根據新媒體語境和財經新聞發展現狀,選取譯文范本,分析其對讀者閱讀新聞譯文體驗的影響,以及新媒體語境對財經新聞翻譯特點的影響。
關鍵詞: 新媒體語境? ? 財經新聞? ? 翻譯特點? ? 讀者體驗
1.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盛衰互相影響、息息相關,更加吸引各國人民的關注。財經新聞的傳播要求得到提升,大眾讀者更渴望閱讀到最具有時效性的國內乃至國際的財經新聞。同時,隨著當下新媒體的發展,由于新媒體傳播形式的簡便性與快捷性,人們獲取消息、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速度更加快捷,以新媒體平臺為背景的財經新聞傳播則成為新時代不可或缺的需求。因此,分析新媒體語境對財經新聞翻譯特點的影響,為規范財經新聞翻譯標準提供借鑒的同時,也會較大程度地強化國際財經新聞傳播效果。
2.財經新聞
2.1財經新聞的產生與發展
業內普遍認為,“財經新聞”這一概念是從“經濟新聞”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1988年起,“財經新聞”得到業界的承認,從此開始蓬勃發展。時至今日,國內諸多著作都對財經新聞進行了研究,一般圍繞新聞特征、傳播效果、傳播前景及傳播策略等方面展開。如周慧(2008)《財經新聞報道的發展趨勢研究》、陳致中(2015)《財經類新聞報道之可讀性與傳播效果實證研究》和張曉玲(2016)《財經新聞的發展趨勢及優化策略》等。
2.2財經新聞的特點
左宇坤(2019)認為新聞具有時新性、接近性、顯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作為新聞的一個分支,財經新聞除了兼具以上新聞的各項特點之外,還應具有數據化和專業化程度高等特點。財經新聞的主要目的是呈現出經濟、金融方面的發展狀態,數據較多是必然特征。同時,由于財經新聞與社會新聞、政治新聞、文體新聞等不同,目標受眾多為行業相關人士或對財經有一定知識的讀者,因此專業詞匯的使用頻率較高,財經新聞具有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2.3財經新聞的發展現狀
2.3.1傳統模式下財經新聞的發展
傳統模式下的財經新聞多以報紙、雜志、廣播及電視等為傳播渠道,受眾固定而廣泛,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其發展前景受到新媒體平臺的挑戰,發展空間狹窄,易受時空限制、閱讀成本較高等弊病逐漸暴露。
2.3.2新媒體模式下財經新聞的發展
近年來,由于新媒體平臺帶來的便利,財經新聞的發展方向開始擴展。對于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發展對策和戰略分析的研究與著作日益增加。朱韞雯(2017)《新媒體環境下都市報財經新聞發展策略研究——以〈南方都市報〉為例》、鄭茗騫(2018)《淺談網絡時代財經新聞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和曲家乙(2018)《財經新聞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中的生存策略》等。
3.新媒體語境
3.1新媒體語境的產生和發展
英國社會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原始語言中的意義問題》中首次提出“語境”的概念,認為任何話語都不能脫離其語境而存在。“新媒體”的概念則是隨著傳播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應運而生的。目前,“新媒體”被普遍認同為基于Web2.0的網絡媒體和移動媒體(朱思潔,2017)。“新媒體語境”因此是新媒體環境中的語境。
3.2新媒體語境的特點
朱思潔(2017)認為,新媒體語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具有全民傳播的特點,即時性和互動性強,匿名性和虛擬語境,超文本和海量信息。新媒體語境依托互聯網的發展而存在,受眾范圍廣,可跨地區甚至跨國界傳播;且受眾均可通過網絡做新聞、輿論的評論者甚至引導者;由于網絡的大數據化,網絡新聞容量飛速增長。
新媒體語境存在許多弊病,如:信息來源廣泛、數量巨大導致其魚龍混雜、真偽難辨;信息娛樂性較強、實際價值較低,易引起讀者關注的同時易被遺忘;人人皆擁有發布信息的能力,較易引導輿論風向,導致信息真實性、權威性降低,甚至引導讀者心理走向,對事件預期發展造成影響,尤其是財經金融方面。
新媒體語境的以上特點均會作用于打破現有媒體中新聞傳播的模式。
4.新媒體語境對財經新聞的影響
4.1時效性更強
由于新媒體環境下信息更新換代速度快,經濟形勢變化類熱點事件傳播速度極快,在此情況下讀者注意力會迅速轉移至接踵而至的新動態、新信息。財經新聞因過時而失去新聞價值的情況更加頻繁。因此,注意把握新聞的時效性是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取勝的關鍵。
4.2信息數量爆炸式增長
隨著數字技術的加強及互聯網的繁榮發展,信息傳播模式改變,全球性信息可通過新媒體平臺被讀者共享,財經新聞數量爆炸式增長,信息海量傳播。同時,網絡用戶使用網絡發布信息門檻較低,幾乎人人都有發布信息的權力和能力,造成各色信息充斥網絡平臺,使信息數量劇增。
4.3地理與文化阻礙弱化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傳播手段與途徑可供人們跨國、跨地區地獲取信息,人們通過網絡,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全球的最新消息動態。同時,由于國際交流來往密切頻繁,以及對國際環境了解的增加,人們對于他國財經文化、財經政策接受度、包容度和理解力更強。地理與文化差異的阻礙相對往日得到削弱。
4.4讀者需求提高
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家間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同時國內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密切影響微觀主體切身利益,讀者對財經事件關注度提升,對熱點財經新聞的閱讀需求隨即提高。讀者不但對新聞的數量提出要求,對新聞內容本身也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較強需求。
4.5圖表闡釋較多
財經新聞中的數據需要借助圖表方能闡釋得更清楚明了,在新媒體平臺的助力下,這一要求更易達到。因此,新媒體語境下的財經新聞中可能會較多出現圖表等輔助內容,從而使新聞達到直觀易懂、一目了然的效果。
4.6流行、熱點元素比重提升
結合網絡平臺的特點,新聞內容流行性將增強,當下社會討論度集中的話題將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要對象,熱點詞匯使用頻率隨之上升。
5.新媒體語境下的財經新聞翻譯
目前關于財經新聞翻譯的研究多是從語言、文化傳播方面入手的,如:方守義(2016)《基于平行語料庫的財經類新聞英漢翻譯中的隱化現象研究》,董筱(2017)《功能對等論指導下的財經新聞漢譯實踐報告——以期刊〈經濟學人〉為例》,張航(2018)《基于語料庫的財經新聞英漢文本特征分析》。結合新媒體語境討論財經新聞翻譯特點的研究尚少,但基于新媒體語境對財經新聞特點不容忽視的影響,討論新媒體語境下財經新聞翻譯特點并總結翻譯策略,為譯者提供可供參考的翻譯原則與標準則是順勢之舉。
6.譯例分析
6.1數字
The Fed boosted its asset holdings to $4.5tn follow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purchasing Treasuries an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in a bid to buoy markets and the US economy.
金融危機爆發后,美聯儲將其資產持有量提高至4.5萬億美元,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提振市場和美國經濟。(FT中文網)
將“$4.5tn”保留為“4.5萬億美元”而非“四萬五千億美元”,使讀者能一目了然地把握數字量級,對市場形勢獲得迅速認知。
6.2縮略語
As growth expectations slow,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the US Federal Reserve has been quick to change its tune despite a tight labour market and rising wage pressures.
隨著國內外的增長預期都在放緩,美聯儲(Fed)迅速改變態度,盡管勞動力市場緊張且工資壓力上升。(FT中文網)
將“the US Federal Reserve”譯為“美聯儲(Fed)”,加注闡明美聯儲英文縮寫,有利于讀者加深對該名詞的印象,快速獲取信息。
6.3術語
Weakness in the euro and British pound have supported the greenback in recent days.
最近幾日,歐元和英鎊的疲軟支撐了美元。(FT中文網)
將“weakness”譯為“疲軟”,符合金融類術語用法,保持新聞用語的嚴謹性,可給讀者帶來信賴感。
6.4成語
If the UK cannot take such an easy opportunity, what will it seize?
如果英國不能抓住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機會,還能抓住什么呢?(FT中文網)
將“easy opportunity”譯為“唾手可得的機會”,十分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有助于加深讀者的理解。
6.5語序
Speaking to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 on Wednesday, Mr Powell said “my guess is well be announcing something fairly soon”.
鮑威爾周三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陳述時表示:“我估計,我們將很快宣布消息。”
調整主語位置,使之更符合漢語習慣,保證漢語讀者思路連貫。
7.對譯者的啟示
7.1譯語數字化
翻譯時將數字保留,而非使用漢字,可更直觀地呈現數量,有助于讀者迅速獲取數字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
7.2用詞精準、言簡意賅
盡量使用縮略語、術語等讀者普遍認知的詞匯,在表意準確恰當兼具科學性的同時,使讀者快速了解表達內容。
7.3語序通暢、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適當歸化,調整語序、選詞等,使表達更符合漢語習慣,閱讀起來朗朗上口,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保持思路清晰,能夠較好較快地把握新聞整體內容。
7.4適當使用流行詞匯
適當使用一些流行性的表達,可以為新聞表達增色,從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更加喜聞樂見。
8.結語
本文從讀者角度出發,探究新媒體語境對財經新聞翻譯特點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新媒體語境下,由于讀者日常攝取信息數量變多、速度變快且閱讀需求增大,因此只有譯文用詞字字珠璣、內容吸引人眼球、篇幅短小精悍,才能滿足讀者對財經新聞的閱讀需求,同時使讀者獲得良好閱讀體驗。用詞方面建議多使用縮略語及專業術語,保留數字形式;語言形式及語序,應當調整為符合漢語習慣的表達,如主語位置、成語用法等,以幫助讀者理解。總之,翻譯時不但應注意語言的轉換,還應注重讀者體驗及篇章風格。
參考文獻:
[1]韓安東.新媒體語境下時政新聞傳播創新研究——以《南方日報》為例[D].廣州:暨南大學,2018.
[2]馬云飛.2013-2017年普利策新聞獎財經類作品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8.
[3]辛奉娟.淺談新媒體語境里的財經新聞翻譯[J].文教資料,2018(12):25-27.
[4]朱思潔.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反轉現象探究——以2013-2016年新聞反轉事件為例[D].武漢:湖北大學,2017.
[5]左宇坤.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價值的發展與堅守[J].新媒體研究,2019,5(01):97-98.
[6]張文單.新媒體時代財經新聞的現狀與突圍[J].新媒體研,2017,3(10):149-150.
[7]江唯.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的表征與策略選擇[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