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云
摘? ?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歷史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如何在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歷史教師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也對教師的歷史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核心素養? ? 高中歷史
新課程改革以來,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界人士討論的熱門詞匯。“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通過具體的學科學習,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和終身發展而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及基礎品格。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是研制與構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具體到高中歷史學科,2018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該課程標準在基于學科本質,凝練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該學科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在歷史課程學習后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歷史教學指明了方向和方法。所以,教師在日常歷史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切實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歷史教師要在基于核心素養的情況下進行高中歷史教學,就必須先了解和掌握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有效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經過教育專家的研究,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正確歷史觀念及必備品質能力等,是歷史知識、情感、方法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一)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核心素養是其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夠達成的理論保證,主要指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我們在認識歷史的時候,總是會經過由表及里、通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具有重要的作用。唯物史觀的運用使歷史成為一門科學,正是因為運用唯物史觀,才通過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對歷史有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因此,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充分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不僅要將唯物史觀看做認識歷史的指導思想,還要將唯物史觀運用到歷史的學習與探究中。
(二)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核心素養是其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最本質的體現,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歷史事物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下發生的,所以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分析歷史事物,才能對歷史事物有深刻的、準確的認識。所以,時空觀念是歷史最突出的一個學科特征,是歷史學科對學生學習歷史最基本的要求。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對歷史時間和空間進行正確的劃分,按照時空因素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等進行構建,在不同的時空中理解歷史的多樣與統一、變化與延續等。
(三)史料證實
史料證實核心素養是其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夠提高的必要途徑,主要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和方法。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不可逆轉的,要認識歷史只能通過現存的史料,通過對現存歷史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形成對歷史最正確、最客觀的認識。因此,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明白史料是我們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學會搜集、整理、辨析史料的方法,實現對史料去偽存真的判斷。
(四)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核心素養是其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要求,主要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所有歷史敘述從本質上說都是對歷史的解釋,區別在于對歷史解釋的正確或錯誤、深刻或淺顯而已。哪怕是對歷史最基本的事實陳述,也包含敘述者的主觀態度。人們通過對史料進行搜集、整理和辨析,解釋歷史,不僅要客觀地描述歷史,還要解釋歷史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因果,才能逐漸接近歷史的真相。因此,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對歷史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解釋,并對同一歷史事物有不同的解釋,從而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歷史事物。
(五)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核心素養是其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主要指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人文追求,體現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歷史的目的是了解國家的過去,以更好地服務于未來,使國家強盛、民族自強、人類進步。因此,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學生要從歷史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并了解歷史的多樣性,拓寬眼界,最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無論任何學科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都是最重要的前提,這是接下來學科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達到良好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是一種最積極、最活躍的內在因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一旦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便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歷史。不僅學生可以牢固掌握歷史知識,教學質量也得到顯著提高。所以,在日常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其實,歷史學科本身具有很多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比如,精彩豐富的歷史小故事和歷史事件等,教師如果在平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對這部分知識進行適當的有趣拓展,并以這部分知識為跳板吸引學生進行接下來的歷史學習,那么教學一定事半功倍。但是,在目前歷史教學中,教師認為這與考試無關,因此并不太愿意花時間講解這些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殊不知,教師不關心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就是沒有踐行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
(二)深入鉆研歷史教材
無論教學要求發生怎樣的改變,教材始終是教師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要在培養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做好高中歷史教學工作,就必須深入鉆研歷史教材。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以時間和空間為基礎,全面梳理歷史教材中的內容知識,最終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進而合理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并將其內化于日常教學活動中。具體到歷史課堂教學,教師要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背景、細節等的分析,鼓勵學生收集史料并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解讀、概括和歸納,逐步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
(三)進行創新的課堂教學
所謂創新的課堂教學,是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都要進行相應的創新,過去的一切教學明顯不符合現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首先,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有機結合,制定出符合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三維目標。其次,在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僅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更是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支撐點。目前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的評價方式阻礙了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要想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順利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就必須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歷史情感、態度等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另外,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外,學生也可以自我評價。這樣,通過評價內容、評價方式等的多元化,真正實現評價體系的多元化,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少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基礎學科,2017(6):122-123.
[2]黃梅.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8(18):3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