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班級文化是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素質的發展。俗話說:“環境造就人。”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在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中去塑造、鍛煉學生,影響深遠。班級的文化建設既是一種文化氛圍的創建,也是對被教育者心靈的塑造。為了營造我班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樹立健康、文明、和諧、進取的班風、學風,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我經常說,跟誰在一起很重要,可以說有怎樣的班集體文化就會培育出怎樣的學生。借著我校開展的“悅文化”理念為引領,進行我班特色文化的構建,我談談我的三點做法。
一、班級物質文化營造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1)這是我班圖書角、植物角的綠化。圖書角圖書擺放有序,充滿濃濃書香氣息。同學們紛紛從家里拿來他喜歡的植物,植物角綠化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綠意盎然。(2)教室的后面墻壁更是 “會說話”,黑板報主題突出,同學們精心制作的手抄報美輪美奐。黑板報上邊粘貼我們612的班徽(“悅”時間寶貴),寫著:612,加油!黑板報左邊“采蜜園”展示了我們班同學優秀的作文,黑板報右邊“悅思悅學,博學求真”展示了我們同學整理的數學每個單元的思維導圖。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場所,也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
二、班級制度文化落實
班級制度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如何建設我們班級的制度文化,關鍵是要本著民主、平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原則與學生一起協商制定班規,讓學生認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
1.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
我們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成績是構筑在良好的班集體中,有好的學習氛圍,才有好的學習心情。在學校里學習,也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否則不但你的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還會影響其他同學。這樣,既強化其 規范意識,又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2.建立高效的班干部隊伍。
班干部,從學習、紀律、清潔、午餐、兩操、個人衛生、行為禮儀等各方面進行分管督促,做好老師的小幫手。同時也在班里樹立起班干部的威信和尊嚴。這樣班干和同學之間會相互監督,共同進步。
“悅思慎行、博學求真 ”這是我們612班的口號,以“悅”為思、為行、為學、為真。希望612班以“和諧競爭,拼搏超越”的目標追求,步步為進。
三、班級精神文化熏陶
班級的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能反應班級同學價值觀念的認同,(學生的態度問題)。我經常借助學校的每一場活動,在班級中開展精神方面的影響。
1.態度意識
重視思想教育,引領小學生健康成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成效不僅取決于認真領會和對其要求,更加在于深入了解當前小學生的新特點,又要正視問題,才能實施切實有效的教育。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既重視學生良好的品質教育。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后的一年,面臨著升學的問題,無疑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可分為三種類型:自覺型、應付型和強迫型。自覺型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渴求,他們不滿足于書本知識,自己去探討、去鉆研。應付型學生只是為了遵從普及教育的規定而學習,學習上缺乏內在要求。強迫型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強迫下不能學習。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個人前途和出路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
2.責任意識
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讓學生積極參加“手拉手活動”、不斷體會、不斷感悟、不斷積累,從而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感。培養學生自我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家庭責任感等待。學生有了責任意識,行為習慣和主動學習應該會有所增強。
3.名校意識
六年級畢業班,我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對他們進行感化,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我會有意識地介紹潮州金山實驗中學、高級實驗中學、城南實驗中學、城基實驗中學等等。學生多多少少會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得到激勵,學習積極性會不斷增強,憂患的意識也不斷提高。
一個“悅”字,容納和包含了612班級師生共育的思想,“悅文化”的“悅思”“悅學”“悅行”“悅享”四個主題滲透于我們班級各個角落,陶冶著我們師生、調動著我們“形”“聲”“心”“情”,滋生出悅課堂、悅讀書、悅分享、悅行動。我們612班在“悅文化”引領下的健康快樂學習。
612班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班級、充滿力量的班級,是一個團結向上,和諧競爭,拼搏超越的班級!612,加油!
總之,我們要通過班級“悅文化”建設,把教室建設成一個“愉悅的場所”,使班級文化的精神融入到班級發展和學生的陽光健康成長,讓我們迎著太陽,闊步向前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