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軍
數學活動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培養實際活動能力為主的課程。活動課教學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通過組織全體學生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與學科教學比較,活動課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因此,活動課教學應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
著名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皮亞杰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通過兒童主體的認識結構與外界獲得的經驗相互作用而實現的。”他主張組織學生從事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主體與外部環境客體發生積極的作用,通過思維過程的同化與順應,不斷豐富認識結構,發展智力。
從盲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與盲生生活經驗密切相聯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課,吸引盲生探索知識,發展潛能,認識自我和表現自我,克服從小形成的依賴性心理和孤僻性格,從而達到提升盲生全面素質的目的。下面就淺談一下活動課在盲生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第一,數學活動課能調動盲生的整體因素,加強合作學習。
在數學活動課中,我利用來自于盲生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作為活動課的主題,極大調動了盲生的參與熱情,吸引了盲生的注意力,激發了盲生活躍的思維、盎然的興趣和共同探索的強烈欲望。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一定理證明,對于明眼學生用輔助線引導一目了然,而對盲生來說,不可想象。這樣教師在活動課上利用游戲的形式,把三角形的卡片分割成三塊四邊形,每個學生一塊,親自動手實驗,拼成三角形的整體,然后拼成同一條線的三個角,同學們興趣大增,讓低視力同學幫助全盲同學,教師再與學生共同探討演示歸納,這樣通過學生的拼拼、剪剪、想想、把證明思路很快理順出來,人人參與、師生合作,一節課的知識點不知不覺印在同學的腦海里。
第二,通過數學活動課,盲生可以學到一些課堂以外的知識經驗,加強實用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我在數學活動課中盡可能地緊密聯系盲生的生活實際,從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盲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如我班同學反映,他們的床板有些松動,不太牢固,借著數學活動課,我帶領盲生拿著工具與木條來到宿舍,我做示范,把其中一個床板反過來,用三個木條釘成三角架固定在床板上,讓同學感受一下,同學們連說好舒服,床板一點不動了。借此,我講出三角形的性質及其穩定性,接著讓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工具,親自動手修理自己的床板。把教學從課堂枯燥的講授變成了生動的活動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數學活動課可使抽象、模糊、盲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直觀逼真。
培養學生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盲校數學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在數學活動課中,要從盲生身邊的數學事實入手,讓盲生親自經歷、親自動手。
第四,通過數學活動課,可以有效地對盲生進行代償的功能訓練,使其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要抓住盲生的特殊性,根據其認知特點,充分調動他們除眼睛以外的其他感官(如觸覺、聽覺等),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如教學“長方形的表面積計算”,事先準備長方形紙盒,引導盲生按一定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觸摸,按不同方法得知長方體六個面,即長方形六個面的總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這樣的教學設計,就使盲生較“直觀”地獲得了“平面”即“二維”面積到“三維”體積的概念,同時,在活動課中對盲生進行了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代償功能的教育訓練與培養。
第五,通過數學活動課,可使師生間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與升華。
創新教育的新理念,要求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講得少一些,學生想得多一些,讓學生獨立完成分析過程,得出結論,而不是任由教師“灌”“塞”“壓”,正是由于這些原因,促使“數學活動課”應運而生。在課堂上凡是學生能實踐的,我都給他們提供參與機會,讓他們親自試一試、做一做、想一想,盲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得到了認可,能力得到了發揮,使教學有效地面向全體,控制了兩極分化,使每一位盲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達到“以理促情,以情導知”的境界。
數學活動課的教學效果不僅體現在學生活動結果的好壞上,而且體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盲生在一節活動課中能認真地、積極主動地參與,這節活動課便是成功的。即使他們的活動結果不理想,這也無關緊要。因為,他們在活動中發揮了自主性,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反之,如果學生在活動課中不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不能表現自己的個性,而是按教師講的機械地、按部就班地活動,那么即使活動結果再好,收效也不理想。因為學生在活動中毫無主見,素質并沒有提高多少。基于這一點,活動課的過程比活動課的結果重要得多。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活動過程的引導,啟發學生主動地活動。評價與總結時,教師應重于“過程評價”,切莫以單一的結果來論學生活動課收效的大小。當然,學生活動的成功結果也能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教師對學生的“杰作”作適當的“欣賞”與“建議”,也是很有必要的。總之,鼓勵盲生在自身的基礎上積極活動,不斷進步,教師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最終實現活動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