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
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更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實踐中,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應注意兩個統一,即群體培養目標與個體培養目標的統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統一。上一堂課時教師最好能讓每個學生清楚了解自己該怎么學?該學會些什么?只有明確學習目標,才能讓學生學有方向,學有重點。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應側重授之以漁。教師應以教授方法為主從而使學生養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習慣。比如數學課,教師應教會學生分析題意和思考解題的方法。像一些操作性強的學科,如信息技術課,則要教會學生如何應用各種軟件的操作方法、技能與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計算機這一工具獲取知識。總之,教師的出發點應該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學。
再次,在課堂結構上,應重視學生的自學環節。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在課堂上,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這樣往往會抑制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此,不管什么學科,教師都應該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自學。當然不是“放羊式”的。教師要預先設計好問題,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逐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在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在課堂上應盡量講得少而精,鼓勵學生多參與,引導學生自己進行質疑發問,思考探究,從而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碰撞,共同提高,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應該如何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構建自主學習的語文課堂呢?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在于改革,學生在于參與,成功在于實踐”。語文課堂追求的是一種真實與自然。在語文課堂上松開手,放寬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體驗,去感受,把老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就拿閱讀教學來說,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創造的。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也說:“在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展某種東西,親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實和現象,那么這種駕馭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加強烈。”為此,在課堂中,教師主要是通過對學生求知欲望的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感悟文本,圍繞所提的問題展開討論,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文本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課上一定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時間讀書,要讓學生在閱讀中自我領悟,自我建構;不要強求學生對每篇文章的每一句話都理解透徹,要允許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慢慢感悟。
二、教給學習方法
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自學指導,開始可以指導學生按老師教給的步驟去進行預習。當學生掌握了方法以后,就要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自主”的和諧統一。教師“導”而不牽,僅是輔助性。學生是主體,具有自主性,教師既對預習授之以法,又不拘泥形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指導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方式做出選擇。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之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正是“漁者”試著“捕魚”的佳期。此時,教師要深入其中做“高人”,當學生“迷路”時,及時點撥;當學生思維“短路”時,講解一番。因為學生的年齡小、閱歷淺,這時教師不能隨波逐流,聽之任之,讓學生進入認識的“死胡同”,應該充分發揮“舵手”的作用,及時為學生定向導航。
所以自主學習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把老師“問”的過程變成學生“思”的過程。學生能夠對一篇文章的理解提出疑問,就表明他們其實已經對文章進行了一番思考。而一旦他們提出的疑問得到了解答,他們便會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更樂于理解、易于吸收。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效率。
三、提供展示舞臺
語文課堂,一定要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使學生能真正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而教師本人則隱退至后臺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給他們自由,充分發揮他們的個性,展示他們的才華。
四、重視習慣養成
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還要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老師可以從聽課、讀書、寫字和作業四個方面提出具體的常規要求,如:聽課時要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讀書時要求兩手捧書,不指讀,不唱讀;寫字時強調“三個一”等等,教學中,通過典型示范、表揚鼓勵和競爭競賽來促進各項常規的養成,使孩子們學有榜樣,隨著預習活動和自學內容的逐漸深入養成自學的習慣。
在當今大語文的背景下,人人深知“得語文者,得天下。”我們重又開始學習中國古詩詞、經典著作,因為人們在環顧中西方所倡導的各種教育理念,嘗試了各種教育改革后,發現經典的才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精華,才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和繼承的。正因為如此,作為一線老師,我們還應該引領學生養成閱讀經典名著的習慣。長此以往,我們才會更有思想,更有見地。那么小學生的閱讀究竟該怎么讀?這也將成為我們近期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學無止境”將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終身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一線教師為止奮斗的目標。
總之,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燦爛的畫卷,每個學生都是一首美麗的詩篇。我理想中的自主學習課堂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輕松課堂帶給學生更多的陽光,讓每一朵郁金香都煥發出自己的光彩!我相信,給孩子一對“飛翔的翅膀”----一翼為自學方法;另一翼為習慣養成,放手讓他們去飛,我們的孩子在知識的海洋翱翔,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