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茹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的幸福。教師是學校的靈魂,課堂是學校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構建幸福課堂關鍵在于教師設計和組織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的課堂,讓孩子們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幸福。
關鍵詞:有情感? 有趣味? 有實效? 幸福課堂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學生學習中的幸福感,關鍵取決于教師對于課堂的構建,而幸福課堂構建的核心其實就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參與者。教師設計和組織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的課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幸福感。
一、融入情感,構建有“溫度”的幸福課堂
教育家夏丏尊曾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按照新課程改革目標的要求,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我們更應該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入情感,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力,構建出一個有“溫度”的幸福課堂。幸福課堂應該是教師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學生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感,是師生和諧、合作共享的課堂。因此,有情感的課堂不僅有學生情感的融入,也有教師情感的融入。比如上《師生之間》一課,我利用“夸夸我們的老師”活動導入,首先讓同學們“夸夸”自己的老師,然后我再跟同學們分享了我與我自己老師的故事;上《愛在家人間》一課,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最溫馨一刻”家庭故事分享活動,課前教師和學生都需精選出自己感覺“最溫馨“的家庭照片,然后課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師生共同參與活動,共同融入情感,形成共鳴,為幸福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增強趣味性,構建有“活力”的幸福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因此,構建有“活力”的幸福課堂,教師需以精彩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趣味的課堂,并不僅是學生在課堂上哈哈大笑,而是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上真正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從而做到轉變學習觀念,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比如上《關愛他人》一課,我采取“小故事 大智慧”活動方式導入,首先我請班上的“講故事小能手”給大家生講述“盲人提燈”的故事,同學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考:“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這種有趣的啟發式導入,既能創造機會給學生發揮特長,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上《情緒的管理》一課,我讓同學們根據情境“小平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好朋友,并再三囑咐他不要告訴別人??墒菦]過幾天,小平發現班里好幾個同學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小平為此非常生氣。”分組表演:小平會以何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帶來什么后果?然后同學再討論哪些表達方式是恰當的。情境表演廣泛地調動了同學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把教材的知識點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大家的面前,便于同學們的理解與記憶。上《國家司法機關》一課,為了使同學們能夠更深入了解我國的司法機關,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在課堂中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而且還組織同學們參加當地檢察院的開放日活動,這就讓原本比較枯燥的書本知識能夠在課堂內外“活起來”,促進幸福課堂的構建。
三、講究實效,構建有“價值”的課堂
有實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恒追求。如何讓短短的40分鐘體現其應有的價值,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什么是有實效呢?有的學校、家長乃至教師、學生都覺得就是考高分,于是教師的主要精力是研究試題、猜想怎么考、考什么,然后讓學生背誦、默寫,其實這嚴重偏離了幸福課堂的真正價值。特別對于《道德與法治》這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門考試的科目,更重要的是在于價值觀教育,在于影響人的情感態度行為的改變,使學生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構建有“價值”的幸福課堂,講究課堂的實效性不僅僅局限于學生考試的分數,更重要的應該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同學們真正把書本知識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上《守護正義》一課,在課堂教學中,我鏈接中考一道辨析題“老人摔倒,該不該扶?”作為辯論會的論點,讓同學們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通過辯論會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把教材知識點與中考考點緊密聯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同學們辯論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實際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達到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構建有“價值”的幸福課堂。
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這一陣地,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構建有情感、有趣味、有實效的“幸福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幸福感,實現教育最終為了人的幸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