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良
摘要: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是一門學問,值得每個老師認真總結、用心思考,上課必須要及時靜場,對學生的錯不能放任自流,無聲勝有聲的批評,課后對學生加緊教育,都是管理課堂紀律的小妙招
關鍵詞:及時靜場 ??明確表示 ??來回走動 ???暫停講課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個別老師在教室上課,教師在上面講他的,學生在下面議論他的,課堂亂哄哄的樣子;有時候遇上學生頂撞老師,老師憤怒得情緒差點失控,血壓頻頻逼近爆表的程度,教室里分不出是老師教育學生,還是學生在開解老師,一片嘈雜;更有時候,老師像一只咆哮的獅子,結果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都趴臺睡覺了。是這些老師知識水平不夠嗎?是這些老師講課沒有條理嗎?都不是,那是因為他們不善于管理課堂紀律而已。
那么,怎樣管理課堂紀律呢,本人作為一線教師,站在課堂上二十多年,總結了幾個小妙招,與正在教學的同行一起分享分享。
一、及時靜場
教師崗位特點往往需要自帶三分威嚴意識,上課必須要及時靜場。有時候,我發現一些教師有這種情況,一走進教室馬上開始上課,不管下面的學生有沒有靜下來,你講你的,他搞他的,長此以往,老師就失去了本來的一種威嚴,就算你準備得再精彩的一節課,也是付諸流水了,雖然我們追求的是向40分鐘要質量,但有效課堂也不急于一時半刻。上課了,老師可以從容地走進教室,不急于開講,先環視教室一周,發現有同學沒有做好,可以盯著他,給他一個眼神提示一下,發現大家都靜了下來,可以給一個微笑來表揚一下。學生都是一些善解人意的人,老師的意圖一般都能理解的。這種方法最好是第一天上課時就要養成,以后成了習慣,自然就會不怒而威,課堂紀律順理成章的會好很多的。
二、明確表示
學生的成長過程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發生,不犯錯何以成長?老師要明白這樣的道理,但不等于要對學生的錯放任自流,如果面對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事而隱忍退讓,等于包庇縱容學生犯錯,是老師上課時失職了。一個班如果有兩三個比較調皮的學生,你使眼神這一招根本行不通,因為他們都不看老師的臉色,上課搗亂,還要振振有詞,找出一大堆歪道理,說老師沒有明確要求,甚至認為老師可以欺負,對于這種學生,老師不妨直接明確上課的紀律,比如強調不能講話、不可以影響老師和同學的正常上課,要專心聽課、做好哪一個筆記、要回答這一節課的三個問題等等,學生都是愛面子的,這樣的先禮后兵,萬一違反紀律被老師逮住,也不敢頂撞,只好乖乖受罰,溫和地明確一節課的紀律要求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普通班的管理,換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正面的引導,防患于未然,是一種預防措施。
三、來回走動
有研究顯示,55%的溝通靠肢體語言。我曾經觀察過個別老師,他們上課眼睛只是看著窗口或者天花板,不跟學生有眼神的交流,走動的范圍只是三尺講臺,自己說自己的,整節課都是老師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根本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于是課堂紀律就慢慢開始松動起來了,出現了說話、 分散精神、搞小動作、不做筆記、看課外書……的情況,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發揮一些肢體語言的作用,例如老師上課時在教室各個位置走動走動,一來容易拉近師生的距離,有一種親切感;二來容易發現學生的動態,及時互動;三來可以及早發現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老師邊講課邊走到到違紀學生身旁,自然起到一種震懾的作用,(有些要輕敲其桌面,加以提醒)使學生感到老師善意的制止,從而約束自己的違紀行為。
四、暫停講課
無聲勝有聲既是一種魅力,也是一種威嚴。如果課堂上老師激情飽滿地傳授知識,大多數學生全神貫注的聽著,那個時候,你發現有個別同學在接話、搶話、擾亂大家的視聽,老師可以暫停五秒講課,什么都不用說,當大家的目光注視那個同學時,他就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如果老師開始講課學生又接著搶話,老師又可以暫停幾秒,這個時候無論臉皮多么厚的學生也應該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我認識的一個數學老師,他的課堂質量非常高,我們多次去聽他的公開課,無論是怎樣的班級,他的課堂紀律都是嚴謹有序的,我們留意了觀察了他的課堂管理技巧,很多時候他在講得生動傳神之時突然的停了下來,大家都尋找什么原因了,于是違反紀律的事就在無言中自動退場了。這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批評,對于班級比較好的學生,特別管用。
五、課后處理
老師也是普通的人,也是有情緒的,有時候一些學生公然挑戰課堂紀律,把老師逼得血壓上升,如果老師暴跳如雷,動手打人,那就在學生面前失去了威嚴,日后成為學生議論老師的一個話柄了,甚至有個別學生有一種看老師笑話的心理,會多次使用這些伎倆。這個時候,老師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妨來個深呼吸、限制音量、適度沉默來控制自己不要勃然大怒,下課了,秋后算賬,把那個挑戰課堂紀律的學生找到辦公室,采取先柔后剛的方法,讓其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錯誤,然后正視錯誤并改正錯誤。有時批評自尊心極強或極其頑劣的學生后要及時安撫,耐心細致地談心,不能流于形式。課后工作是否處理得當,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向心力,關系課堂教學的開展。課后的教育工作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單獨與學生交談,課后對學生加緊教育,讓學生知道老師仍然關懷他,沒有放棄他。學生心理得到慰藉,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配合老師做好教學工作,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是一門學問,值得每個老師認真總結、用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