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林生
預習,就是學會自己讀書,并在自己讀書這個過程中有所認識、有所疑惑。帶著這樣的認識和疑惑走進課堂,才能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在預習中的疑惑恍若“茅塞頓開”。相信沒有哪位教師會否認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生先也曾提出“學習語文要預習”,反對“不教學生預習”、“一切預習事項由教師代勞”的做法,他把預習看作閱讀的主要階段,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不可缺少所的主要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預習這個環節還不盡如人意,許多教師要么盲目設置,不加選擇;要么不予強調,聽之任之,這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語文教師既要重視預習,又要結合學生實際,結合課文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精心設置預習題,力爭做到以下“五要”。
一、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學生把握知識總有一個漸進過程,對課文內容的了解、熟悉、掌握,同樣需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因此,教師在設置語文預習題時必須注意學生學習的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進入語文所蘊含的“輝煌殿堂”,使學生預習有所得,預習有感,感到學習好比登山,開頭容易后頭難,但總能攀登。預習題的設置,由字詞到內容,審題到結構,材料到中心,語法到修飾,使學生預習有方向、有目標、有體會,避免了學生在預習時的隨意性、盲目性。它既展現在了文章學習的重點、難點,又階梯式地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充滿信心地把握文章的重點、難點。因此,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設置預習題是培養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習信心,増強學生自習能力的需要。同時,語文知識包括識記、理解等內容,預習題由易到難的設置也是語文知識結構本身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語文知識把握的層次性、漸進性和全面性。
二、要注重大部,兼顧少數
注重大部,兼顧少數,就是要控制好語文預習題的難易度。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重視少數,忽略大部的做法已越來越行不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面向大部分學生,兼顧少數尖子生,讓中差學生有題可做,基礎較好的的學生有題可思,使學生們各盡所能,學有所得,減少教學中的"陪綁"現象,既有淺的基礎知識,又有一定難度的能力思考題,既可以讓大部分學生吃飽,又可以讓少數學生吃好,這有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推進,也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因此,注重大部,兼顧少數,控制好難易度,避免過易過難,是保護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需要,是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需要。
三、要緊扣文題,突出重點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點,教學時就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記敘文側重記敘的要素、中心、材料、詳略、人物的形象、故事的情節安排等方面;說明文則要突出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方法的運用及說明順序等;因此,文體不同,布置預習題時設疑的重點也要不同。這些習題有綱有目,學生就會出現重重疑團,并產生設法解決的欲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只要稍加誘導,學生便會輕松地領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創作意圖,對議論文這樣新接觸的文體不但不有畏懼感,反而會加深對這種文體的理解。為學生自行閱讀、寫作議論文打下基礎。
因此,抓住文體,突出側重點不設置預習題,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文體特點的印象,在閱讀不同文體時有個方向、目標,不至于盲目、無可適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強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同時,把握不同文體的特點,還可以加強學生學習寫作不同文體作文的能力。
四、精心選擇,培養能力
精心選擇、設置些有針對性的預習題是加強學生雙基訓練的需要,能有利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要完成老師布置的這些習題,他們就得先通讀文章,然后解答,這就為學生課前閱讀創造了機會,避免了好學生課前不愿閱讀課文,上課時毫無頭緒的現象。通過查字典、詞典解決一些疑難詞字,既積累了詞匯,又提高了閱讀水平,上課時,不論學生對這些預習題解答的正確是否、應多加鼓勵,讓更多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教師可以有針對性抽問,這對學生大膽提問,大膽發言能力的培養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從而能有利地提高大部分學生的說話能力。同時對一些針對性預習題的設置、解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這樣持之以恒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改變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是大有幫助的。
因此,精心選擇,認真設置預習題是培養學生聽說閱讀能力的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必會達到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五、要面對現狀,數量適度
教師在設置預習題時還要做到面對現狀,數量適度。應當說,現今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很重,預習負擔過重勢必會影響預習效果和學生身心健康,設計語文預習題的目的是促使學生課前能熟悉課文,加強對“雙基"的掌握,在正式接受老師講解時不打無準備之仗,做到“心中有書”,因此不要過多、過濫地設預習題,不能搞"題海戰術,使學生在預習時不要有負擔、壓力感,覺得"氣喘吁吁”,疲憊至極。而要讓學生懷著一種輕松、樂意接受的心態進行預習,這樣預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師在設置語文預習題時必須數量適中,不要過多,過濫,能讓學生比較輕松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從向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使預習成為學生樂意接受的教學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預習,精心設計預習題,做到既有針對性,又能體現語文學習的層次性、漸進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