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珊珊
一、基本概念
1.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其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個定義涵蓋了學生的一生以及其一生所需要的能力與品質,這當然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決定著每一個學生的成功與幸福。然而在這個概念里面,我還看到兩個尤為關鍵的字:“必備”,這兩個字的意思是說,只要是中國的學生,就必須應當具備的素養,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依此來評價優良中差,也不是依此來選拔尖子生,這種要求,關乎到每個人,不會再有人以“我不是優生,可以不具備這些素養”為借口,而推卸責任,這才是真正的使素質教育全民化。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二、培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途徑的初探
對于如何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說法亦有較多爭議,北京師范大學李曉東教授認為應當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對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育。一方面,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將目光聚焦于培育學生的“素養”上,教師的教學重點將不再放在傳授理論知識與提高學生的成績上,而是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教學方法上看,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科核心素養進人課堂教學,將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而更加重視學科核心素養。(李曉東,2016)基于此并結合更多文獻資料,筆者認為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科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重視提高教師的學科素質,其中較為重要的方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把握該學科的理論性和思想性,確立基本的教學理念,創新該學科的教學方法;2.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資源,掌握該學科的專業知識,在教學中正確使用心理專業語言,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熱情;3.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將運用心理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培養重點;4.結臺熱點話題擴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課堂教育,通過舉辦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等活動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熱情。
(二)轉變心理健康教育學科課堂教學模式,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改革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改革,要從具體的課堂教學開始,但絕不能夠到此停止,而是應該系統、多方面、全方位的進行教育。主要可以從學科教學模式、學科知識、學科活動和學科生活幾個方面入手。
1.學科教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應當注重轉變學科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實際需要,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思維模式等相適應,堅持與時俱進,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教學的信息化,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具等,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發展。
2.學科知識
顧名思義學科知識就是跟學科有關的專業知識,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時,不僅應該傳授與考試有關的知識,還應該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幾個方面滲透進去,在適當的時侯加入相應知識的講解和傳授,最好是可以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并且可以內化到自身,應用到實際。
3.學科活動
心理活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活動課,以活動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個課程一個主題,包括時間管理、自信培養、情緒調節、人際交往、學習方法、升學擇業等,使學生從活動中獲得感悟和收獲,學習到相關知識和方法等,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心理教師可以開展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活動,以系列性的活動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團結、親子關系等心理素質,在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主動交往、自動自發,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和感悟,最終在系列的活動中收獲友誼、提升能力、改善親子關系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最后一方面就是教師可以利用心理社團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相關活動,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心靈成長課堂、心理健康知識小課堂等方式向學生傳遞心理健康知識等,使學生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素養,外化到日常行為,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4.學科生活
心理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教師,還是他們的親人、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給學生以更多的溫暖和關心,從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學生存在的問題,產生的行為,以溫柔的方法對待,在解決學生問題時多使用心理咨詢心相關技巧和方法,不過多的評判,不過多的干涉,尋找學生問題的根源,關注學生心靈需求,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從學生問題的根源著手,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和溫暖,從另一方面改善自身的問題并學習到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從心靈上獲得成長。
五、總結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而且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地適應環境;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思維的經驗、實踐的經驗)。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時代教育的風向標,每一個學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每一位教師也必將起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及培育途徑說法并沒有統一定論,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在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著,筆者根據自己作為一線心理教師的多年經驗以及相關資料文獻的分析與解讀,最終提出一些思考和意見,希望能夠給更多一線心理教師提供思路,也希望有更多的心理專家和教師能夠提出意見,為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早日形成統一定論提供幫助,更為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學科核心素養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