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英
摘 要:本文中的情境式提問從創設情境入手,運用探問、追問、導問三種形式,對數學教學活動中問題進行設計。在注意事項上從提問的適宜性、形象性、針對性三方面提煉有效策略。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提高中班數學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也促進教師數學教學能力的提高,使教師個人教學素養得到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境式提問;策略
一、問題提出
情境式提問是教師通過語言的意義、聲調、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幼兒的情緒、情感以及想象活動,把幼兒帶入活動情境的一種提問方式。本文中的情境式提問是指教師創設適宜性的情境,讓幼兒置身于創設的情境中提問,從而實施數學教學活動的一種手段。我們在教學中以創設情境依托,通過提問讓幼兒去親近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激起幼兒的情緒、情感以及想象活動,幼兒的答問過程不只是單一的思維過程,而是伴有豐富的情感體驗的認知過程,是一個情知統一的思維品質的提高過程。
其一,提問的時間和內容缺乏適宜性。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提問脫離幼兒實際認知水平,不是太難,就是太簡單。
其二,提問的問題缺乏形象性。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枯燥,無法激發幼兒回答問題的興趣。
其三,提問的設計缺乏針對性。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常常提無關的問題過多,使幼兒回答的問題不能直奔主題。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實踐解決以上的問題。
二、實踐操作
情境性提問策略就是教師通過情境創設、問題設計和提問類型三個方面,促進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中班數學內容包括數、量、形、時間、空間等。教師圍繞數學學習內容創設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數學,應用中理解數學。通過提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生活是幼兒所熟悉的,數學活動的開展以一日生活作為情境,讓幼兒在生活情境中自然、輕松、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如,數字和數量之間關系、時間概念、部分分類活動。教師可以將生活內容與教學知識聯系起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
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使幼兒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如,在數學活動中的序數、感知數量、數正逆排序、數量大小關系、感知空間等。通過游戲的情節提出相應的問題,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操作情境
幼兒是在觀察、操作、探究中學習,操作活動是數學知識應用的主要形式,也是培養幼兒會聽、會看、會想、會做、會用等數學活動必備的智力技能。如,分類、匹配、排序、守恒、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類的活動,一般都是創設操作情境中進行的,教師在操作情境中設計相應的問題。
4.運用多媒體情境
多媒體情境可以呈現圖片內容、聲畫同步,視聽結合,教學形象化,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之感。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感知方位等活動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即可以避免大量運用圖片,又可以避免操作起來煩瑣等現象,還可以增強幼兒的專注力和參與的積極性。
(二)設計問題、引發思考
本課題根據數學教學活動基本內容和形式,以操作活動為例設計問題,從時間維度: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環節設計問題。
1.操作活動的開始:以探問為主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循序漸進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在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問題。一是要關注知識的本身,既要表現出對教材內容的認識、理解,又要體現數學活動中的數學。二是要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學習的能動性。
2.操作活動的實踐:以追問為主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操作活動中,如果教師僅僅以引導者的身份,將知識直接告知幼兒,讓幼兒被動學習。這樣會阻礙幼兒主觀能動性的進一步發展。通過適時的追問,可以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理清概念,在實踐中提煉概念。
3.操作活動的結束:以導問為主
在平時的數學活動中,我有時怕幼兒做錯或不懂,總喜歡暗示幾句。其實,這樣做不利于幼兒思維的發展。我們可以先讓幼兒嘗試完成,發現問題后再引導。
(三)實施“提問”,引發探索
創設巧妙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而且能激活幼兒的思維,幫助他們主動思考。在情境式提問策略設計運用中我們執行適宜性、形象性、靈活性三個原則。
1.問題的適宜性
提問要從實際出發,要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如何通過情境式提問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問題圍繞幼兒的生活經驗。
2.問題的形象性
情境式提問中的教師語言具有形象化的特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化的語言提出相關問題,以此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
3.問題的針對性每一個情境式提問中,都把創設情境與提出問題合二為一。沿著教學目標主線,針對不同環節設計問題,讓幼兒情感體驗與認知目標溶于一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實踐成效
(一)提煉了中班數學教學活動中情境性提問的策略
通過實踐教師根據不同的活動類型,遵循了適宜性、形象性、針對性的原則,創設了生活情境、游戲情境、操作情境、多媒體情境的運用。在研究實踐中,提煉操作活動的探問、追問、導問及不同情境下提問的策略。
(二)提高了中班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設計開放性問題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讓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動口中主動學習,使他們真正掌握知識,提高綜合解題能力,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三)提升了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能力
我們積極參實踐活動,對數學教學中情境式提問策略進行設計、研討,對數學教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聽課、磨課有效提高了實施數學教學活動的能力。積累了情境式提問的方法,并可以在其它領域活動中進行貫徹實施,使自己的提問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從而提高了其它領域的集體教學能力。
總之,通過幼兒園數學教學“情境式提問”策略的研究,改進了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陳舊的模式,克服了提問設計缺乏目的性、提問時間和內容缺乏適宜性、提問目的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提高了教師的課程執行力。
參考文獻:
[1]張曉丹.《試論小學數學中的提問技巧》[J],學周刊,2013.
[2]趙小明.《情境式提問在職高德育課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