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麗


【摘 要】目的:體會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實施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將58例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內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為研究對象,護理模式差異為分組原則,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設觀察組行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觀察臨床療效。結果:經護理后觀察組臨床各癥狀改善用時明顯較低,腦脊液白細胞計數水平較低,家長滿意度93.3%,與對照組相較,P<0.05。結論: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實施護理,建議采納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兒預后情況,促進康復。
【關鍵詞】循證護理;針對性護理;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手足口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腸道病毒為根本致病因素;近年來,在生活環境、飲食結構等因素的作用下,致使學齡前兒童成為該病主要、高發人群。呼吸道、消化道均為主要傳播途徑。患兒以丘疹、皰疹(手、足、口腔)等為臨床主要癥狀、表現;情況較嚴重者,會引發肺水腫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其中腦炎則為手足口病最常見并發癥。故,需采取科學、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確保患兒健康成長[1]。此研究選取我院58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展開,重點分析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58例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內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分為二組,其中觀察組(n=30):男性患兒/女性患兒(17:13),年齡區間:8個月-6歲,平均(3.40±1.11)歲。對照組(n=28):男性患兒/女性患兒(15:13),年齡區間:9個月-6歲,平均(3.22±1.02)歲。比較患兒一般資料,較高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密切檢查患兒各項生命指征,對家長做好宣教工作,確保其更好配合醫護人員展開工作。
觀察組: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循證護理:(1)成立小組:抽調科室護士長(任組長)、優秀護理人員成立小組,在組長領導下工作,制定方案,實施護理,做好匯報工作。(2)制定方案:①問題確認:提前做好評估,嚴格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從觀察病情、口腔等方面出發,確立循證問題。②尋找依據: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檢索資料,然后依據患兒需求并結合臨床實際來制定護理方案。③實施護理:嚴格依據制定的方案來進行,及時根據患兒病情發展情況對護理措施進行修改。
針對性護理:(1)密切觀察、監測病情:該病主要由感染EV71而引發,因此為避免中樞神經系統出現病變,需加強病情觀察,對生命體征、神經系統受累癥狀進行識別,而后采取干預。(2)皮膚護理:及時更換床單、被褥,確保患兒衣、被清潔;可給患兒戴手套,避免其抓破皮疹。若患兒臀部出現皮疹,需及時清理二便,確保臀部處于干燥、清潔狀態。若皰疹情況較重,可在手部等位置涂康復新液。若皮疹已破,避免局部感染,可涂抹抗生素軟膏。(3)口腔護理:生理鹽水漱口,3次/天。若有口腔黏膜潰瘍,則飯后2h涂維生素B2粉劑。(4)飲食護理:根據患兒飲食喜好進行,盡量以半流質、流質食物(低溫)為主;日常飲食易消化為主,多食雞蛋湯、面線糊、米粥、水果等;禁止進食油炸、油膩、酸辣食物。(5)預防感染:定時開窗通風,確保空氣流通,控制好溫濕度,定期消毒。限制探視人員和次數,要求陪護者戴口罩、勤洗手。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臨床療效[2];主要從患兒臨床表現改善情況來分析;
1.3.2 觀察腦脊液白細胞計數水平[3];
1.3.3 觀察家長滿意度;分值總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70-90分),不滿意(≤70)。
1.4 統計學 計算軟件:SPSS22.0版本,連續性變量資料(臨床療效、腦脊液白細胞計數水平):“t”計算以“”表示。定性數據(家長滿意度):“ ”核實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區間:證實兩組所產生的全部數據資料在統計學上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闡明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各癥狀改善用時明顯較低,P<0.05。見表1。
2.2 闡明腦脊液白細胞計數水平
經護理后觀察組腦脊液白細胞計數水平較低,P<0.05。見表2。
2.3 闡明家長滿意度
觀察組:家長非常滿意23例,基本滿意5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93.3%;對照組分別為10例,10例,8例,滿意度71.4%,P<0.05(=4.8702)。
3 結論
手足口病主要發病于手部、足部以及口腔,患兒多以小皰疹、潰瘍等癥狀較常見。臨床研究證實:20多種腸道病毒均可引發該病,其中以柯薩奇(A16型)和71型病毒(EV 71)最為常見。隨疾病進一步發展,患兒會出現低熱、厭食等癥狀;絕大多數患兒(感染較輕)在7天左右可自行恢復,但若感染情況較重,會引發肌炎、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4];加之患兒年齡小、機體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因此在疾病影響下,會導致其身心健康、生長發育明顯受損。故,采取科學、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措施至關重要。目前,臨床治療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藥物仍為根本措施,為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兒更好康復,需在治療途中輔以相關護理干預措施。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循證護理模式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該模式屬于臨床新興模式,護理前需識別循證問題,而后通過權威文獻等途徑對數據進行搜索、分析、整理、整合,最后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對其實施針對性、規范性的護理干預。
通過臨床大量研究后發現,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尋找循證依據,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①隨疾病進一步發展,會累及神經系統,引起神經源性肺水腫等并發癥,因此要求相關人員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②在實際護理過程中,可以通過檢測腦脊液水平來判定護理措施實施效果,從而對護理措施進行完善和補充[5]。
此研究選取我院58例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展開,分組給予常規護理、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結果示:①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口腔皰疹愈合等臨床各癥狀改善用時明顯較低,P<0.05(t=4.0231、3.4656、7.5318、4.5893、3.7557)。②經護理后觀察組腦脊液白細胞計數水平較低,P<0.05(t=10.7193、4.2569、12.2042)。③觀察組家長滿意度93.3%,對照組71.4%,P<0.05(=4.8702)。可見,對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實施循證護理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臨床療效、可行性較高。
提示:①循證護理是目前臨床較為完整、優質的一種護理模式,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并通過循證問題、文獻查證等一系列方式,對常規護理進行改良、深化、升華,確保護理措施更貼合患兒。②循證護理較常規護理而言,更具有效性、科學性、規范性;并且突破了常規模式的局限性、約束性;各種措施之間形成緊密的銜接,通過全方位護理干預,確保患兒盡快康復、出院。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池福娓,劉美容,謝春紅,等.循證護理對小兒手足口病并腦炎護理效果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4):461-462.
王會鳳,袁遠,鄒雪婭,等.手足口病并發腦炎患兒家屬照護感受訪談結果分析及對策[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7.6(4):272-274.
王小燕,劉瑞清,馮雨萱,等.手足口病合并腦干腦炎的臨床表現及頭顱MRI特征表現[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0):10-11.
金瑞芹,夏翠萍,況琳.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1):224-225.
曹榮榮.循證護理對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影響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