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婷 陳仁花

【摘 要】目的:研究質量控制理論融入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病人護理中實踐與干預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介入治療,納入時間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依據隨機自愿原則分為2組各80例,對照組80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80例患者在護理服務中融入質量控制理論,對比2組患者不同護理方法下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自我檢測、規范服藥、飲食控制、社會功能、生理功能等生存質量指標與對照組對比明顯較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病人護理服務中融入質量控制理論,可使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提高,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質量控制理論;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腦血管疾病屬于一種多發性急危重癥,主要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兩類,其中缺血性腦血管病占總比例的75%~85%左右[1]。此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常選取介入治療,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之一。鑒于此,我院特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質量控制理論下護理干預的實施措施與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時間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選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介入治療,本組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且納入患者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隨機自愿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8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44~78歲,平均(54.12±5.48)歲;對照組80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40~76歲,平均(54.86±5.22)歲;2組患者的臨床數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80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術中配合以及術后密切觀察等護理措施。
觀察組80例患者在護理服務中融入質量控制理論,具體護理方法:首先,創建質量管理制度,輸入組織成員、患者護理戰略目標,并在實際護理服務中逐漸完善改正,確定最佳的護理方法的正確性、科學性,準確評估護理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改正[2]。若患者出現肢體偏癱、精神障礙等癥狀時,立即給予患者精神障礙性藥物、抗偏癱性藥物治療。在開展護理工作中應由業務優秀、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評估質量,針對性開展護理指導,有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滿意,護理服務開展期間一旦出現不良事件,需立即調查原因并予以糾正,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護理方案,保證所實施開展的護理工作具有合理性[3]。具體護理方法:①飲食干預:囑咐患者以低鹽、低脂飲食,多使用優質蛋白、富含高維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多食用新鮮瓜果蔬菜,減少便秘的風險。每日少食多餐,多喝溫水,保證體內水分充足。②行為干預: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與生活方式,監督患者正確用藥,定期測量患者的血脂、血壓等生命指標,準確評估患者的損傷與殘疾程度,根據患者耐受性制定合理的康復訓練方案,并開展一對一的系統性康復治療。③認知干預: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急性腦血管病相關知識,從安全防范、并發癥、誘因以及預防等方面內容出發,開展個性化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遵醫囑用藥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采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生存質量,具體包括自我監測、飲食控制、規范服藥、社會功能以及生理功能等指標,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佳[4]。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應用SPSS20.0軟件比較,以(n,%)描述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以()描述計量資料,行t檢驗;若數據比較P<0.05,則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維度指標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腦血管病是由于腦血管性循環障礙所引發的急危重癥,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的特點,隨著病情發展可形成腦梗死、腦溢血、腦血栓等疾病,常伴發肢體偏癱、嚴重昏迷、精神障礙等神經系統性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存質量[5]。急性腦血管病癥的發病率、致殘率與死亡率較高,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介入治療是一種新興、有效的治療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使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提高。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的護理服務中融入質量控制理論,可通過對護理措施實施過程中的細節、程序進行精準的質量控制,通過對護理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觀察,完善護理方案,可使護理服務的科學性、合理性顯著提高,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行介入治療時在護理服務中融入質量控制理論,可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丁彩霞.質量控制理論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b04):180-180.
藍艷.對行介入治療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4):73-74.
蔡萬興.優質護理對行介入診斷治療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145-146.
楊學鳳.介入護理在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4):159-159.
何水云,王卉,時秋英.質量控制理論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