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蕓


【摘 要】目的:探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新生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定2016年6月到2018年10月本院收診的114例新生兒肺炎患者,分層隨機法分為觀察組57例(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與對照組57例(鼻導管吸氧),比較2組氧合指數、住院時長、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機使用率指標。結果:治療結束,觀察組氧合指數、住院時長、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機使用率均優于對照組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可有效提高新生兒肺炎患者臨床療效與預后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臨床療效;新生兒肺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中圖分類號】R9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2
前言:小兒肺炎是一種臨床較為多發、常見的兒科感染性疾病[1],病情嚴重時易影響患兒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為改善新生兒肺炎患者的疾病癥狀,目前常采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可在排除患兒痰液、維持患兒呼吸道順暢的同時提升其臨床療效[2]。本文為系統研究、分析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在新生兒肺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作如下闡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2016.06.05-2018.10.26期間本院收診的新生兒肺炎患者,總計入組114例,分層隨機法分為觀察組(57例)與對照組(57例)。觀察組中,女22例,男35例;年齡11-24d,平均為(17.29±2.07)d;對照組中,女23例,男34例;年齡13-23d,平均為(17.48±2.03)d。比較上述一般資料,P>0.05:差異不明顯。【納入標準】⑴患兒均存在咳嗽、身體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符合肺炎疾病標準。⑵114例研究對象均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兒家長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⑴先天畸形或先天性遺傳病者。⑵嚴重心臟病者。
1.2 方法 治療前均予以兩組患兒臟器功能保護、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呼吸道順暢、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常規對癥治療。
1.2.1 對照組 鼻導管吸氧,方法:給予患兒鼻導管吸氧措施,期間需控制氧流量在2L/min左右。
1.2.2 觀察組 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給予患兒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措施,期間需控制氣流量在9L/min-12L/min之間,根據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對其吸氧濃度、呼氣末正壓(PEEP)作相應調節。一般初始設置PEEP為2cmH2O-5cmH2O,吸氧濃度需維持在40%-60%之間。若血氣分析正常、血氧飽和度>95%、吸氧濃度<30%、PEEP下降至2cmH2O-3cmH2O之間時,應在保持穩定24h后作通氣導管撤離處理,最后行鼻導管吸氧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評測2組新生兒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數、住院時長、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機使用率指標數據。
1.4 統計學處理 SPSS 21.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上,兩組新生兒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機使用率用“百分數”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上,兩組新生兒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數、住院時長用“”的方式表示(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2組新生兒肺炎患者氧合指數與住院時長
觀察組治療后12h氧合指數(320.47±25.83)高于對照組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長(10.04±2.17)d短于對照組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如表1。
2.2 比較2組新生兒肺炎患者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及呼吸機使用率
觀察組死亡率(0.00%)、并發癥發生率(5.26%)及呼吸機使用率(7.02%)均低于對照組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新生兒肺炎病因多與感染或吸入胎糞、羊水、乳汁有關[3],臨床表現多為低體溫、肺部濕啰音、發紺、鼻煽、呼吸困難等癥狀[4],隨著病情發展,患兒亦有呼吸衰竭的風險,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以往治療新生兒肺炎患者,常予以其營養支持、抗感染等基礎治療以及鼻導管吸氧措施,雖可有效避免患兒臟器器官衰退[5],但根治性不佳。隨著醫療技術進展,現如今常采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對新生兒肺炎患者進行治療,該方法可有效維持患兒肺泡擴張,增加其彌散面積,減輕患兒呼吸機疲勞程度,維持患兒呼吸道順暢,且可有效稀釋患兒痰液,效果顯著。如文中結果所示,觀察組氧合指數、住院時長、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呼吸機使用率均優于對照組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通過結果比較亦能證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在新生兒肺炎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較鼻導管吸氧方法的效果更佳。此與羅剛群學者[6]一文中結論基本一致,該文中將128例重癥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64例與試驗組64例,前者采用鼻導管吸氧,后者應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試驗組治療后危重癥評分、呼吸頻率、心率均優于對照組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可側面反映出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的療效確切性。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肺炎患者治療期間應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方法,可有效降低患兒的死亡率,保證患兒的療效安全性與預后效果,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王亮,趙興,劉翠萍.抗生素聯合氨溴索口服溶液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減少抗生素使用時間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9):3197-3199.
邵志英,朱敏蓉,陸俊,周煜宗.中西醫治療聯合丙種球蛋白對新生兒肺炎的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7,12(11):2630-2633.
石碧珍,劉玲,陳蘭,胡佳.持續經鼻正壓通氣在新生兒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17,41(05):520-521.
邱曉莉.吸入氨溴索聯合布地奈德霧化溶液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04):529-530.
潘婕.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在重型新生兒肺炎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輻射衛生,2016,25(01):106-108.
羅剛群.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重型新生兒肺炎的臨床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S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