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莉 彭玲波 黃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使用靜脈應用艾司洛爾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對10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將患者分成對照著觀察組,均有50例,對照著使用地爾硫,觀察組靜脈應用艾司洛爾治療。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4.0%,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是68.0%,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靜脈使用艾司洛爾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好,可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艾司洛爾;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41.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臨床中比較常見,根據不同發病機制,分成竇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AT)、大折返房速(包括典型心房撲動)、交界區心動過速、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以及旁道參與的各種類型心動過速。患者發病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心源性休克,用藥難度比較大,容易復發,所以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嚴重[1]。臨床正確的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根據研究顯示[2],患者接受靜脈艾司洛爾治療,可以改善心率和血壓,安全可靠。此次研究中我院對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現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選取了10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來研究,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最小30歲,最大63歲,平均(46.7±2.3)歲。兩組一般性資料無統計學差異性,可以比較分析。
1.2 方法 以上兩組病例均積極尋找病因并針對原發疾病進行基礎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靜脈應用艾司洛爾,即在心電監護下先靜脈注射負荷量0.05 mg/kg(1 min內),然后繼以0.05 mg/(kg·min)的維持量靜脈泵入4 min,如4 min后有效則繼續給予維持量,如效果不理想可重復給予負荷量并將維持量以0.05 mg/(kg·min)的幅度逐漸加量,至最大劑量0.2 mg/(kg·min),用藥期間按照心率、血壓水平調節用藥劑量,靜脈滴注時間<48 h。對照組:在基礎治療時靜脈應用地爾硫治療,即5 ml生理鹽水中加入10 mg注射用鹽酸地爾硫注射液,3 min內緩慢靜注,可按照臨床心率、血壓水平進行適當調節。兩組靜脈滴注時間≤48 h。
1.3 療效評定標準[4] 顯效:患者心率降低至100/min或轉為竇性心律;有效:患者心率雖仍>100/min,但降低幅度>20%;無效:心率與用藥前比較無減慢,異位心律未轉復。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等均得到了改善,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4.0%,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是68.0%,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
3 討論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發病機制是折返機制和自律性與觸發活動異常,折返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有AVNRT、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房撲、持續性交界區折返性心動過速[5-7],患者會出現頭暈、心悸、胸悶、暈厥等等癥狀。目前研究表明,靜脈應用艾司洛爾治療能夠改善心率和血壓,所以臨床使用該方式治療也得到了較多關注[8],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有待驗證。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等均得到了改善,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比對照組優秀,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4.0%,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是68.0%,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性(P>0.05)。
總而言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中接受靜脈應用艾司洛爾治療的效果比較好,患者的心率、血壓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安全可靠,臨床中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韓霞萍,孫紅娟,金建芬.艾司洛爾應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4,14(3):266-267.
劉明鋒,曾日紅.艾司洛爾在危重癥并發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的治療評價[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738-5739.
胡媛琴,林朱森,李天杰,等.艾司洛爾和普羅帕酮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療效[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2,4(6):564-565.
方曉玲.經食管心臟電生理檢查診斷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0):120.
劉瑞浩.普羅帕酮治療預激綜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62-64.
於德滋,李慧靜.普羅帕酮、胺碘酮治療與預防陣發性房顫的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09,7(10):1066-1068.
尚宇.預激綜合征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診治方法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2):128-129,132.
高鑫,諸君,楊艷敏,等.鹽酸關附甲素終止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開放研究——與普羅帕酮進行隨機對比[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7,11(4):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