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摘要:隨著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數字時代。面對數字出版浪潮的沖擊和不斷被打破的行業邊界,各傳統出版機構無不在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路徑。而編輯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編輯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出版數字化轉型的成敗。
在數字化時代,要更好地發揮編輯職能,做好編輯工作,編輯需要通過知識、能力、素養、思維4個維度進行“數字蝶變”,缺一不可。編輯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巨大工程。
關鍵詞:數字時代;編輯;數字化轉型;蝶變;維度
一、編輯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一)編輯數字化轉型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產出呈指數級增長。以圖書、期刊、報紙等紙質出版物出版為主營業務的傳統出版業向數字化模式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作為出版工作的核心,編輯在出版業數字轉型升級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正如美國資深編輯科蒂斯所說:“編輯是出版業的核心靈魂,在新的改革浪潮中,編輯還是必不可少的掌舵手,一切都需要編輯的指引。新的時代下對編輯的要求更加嚴格,他們已經不單純是編輯了,他們還是藝術家、心理學家、銷售精英、談判高手、策劃總監等一系列的社會角色,最后才是一名具有專業技能的編輯。”在一定意義上,編輯數字化轉型是否成功是衡量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敗的關鍵指標。因此,出版業轉型亟需加快推進編輯的數字化轉型。
(二)編輯數字化轉型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傳統出版向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從編輯自身的角度來說,主動進行編輯數字化轉型是適應出版發展趨勢和應對時代挑戰的不二選擇。在數字化時代,編輯除了具備傳統出版的基本能力和素養外,還要有與新的出版形態相適應的能力和素養。只有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從單純的文字編輯向全媒體、融媒體編輯轉型,主動學習了解數字出版的相關知識,掌握新的技術手段,把傳統出版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推動內容生產向數據化生產轉變,才能快速適應新形勢、新業態下編輯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二、編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一)編輯出版知識轉型
在數字時代新的傳播條件下,編輯的知識結構除了需要包括語言文字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出版法律法規基礎知識外,還應包括數字傳播基礎知識、數字傳播技術知識、數字傳播產業基礎知識、數字傳播政治理論知識、數字傳播法律法規知識、數字傳播行政管理知識等。
(二)編輯出版技能轉型
在數字時代新的傳播條件下,編輯不僅要具有市場調研能力、選題設計能力、組稿能力、書稿審讀和加工能力、出版流程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維護能力等,還需要具有用戶需求分析能力、內容媒介選擇的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媒體分類與集成能力、產品效果與體驗能力。
例如,應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術,可以方便、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出版物制作;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全網抓取,得到熱點選題分析、讀者特征分析等關鍵信息,從而為出版社的選題策劃、圖書營銷等重要決策提供依據。
(三)編輯出版素養轉型
通常而言,編輯的基本素養包括4個方面:①政治素養,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等;②思想素養,要具有較高的思想認知,堅持文化產品要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③文化素養,既要知識廣博,又要博中求專;④職業素養,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等。
在數字時代新的傳播條件下,編輯除了要具備上述基本素養外,還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原來以知識素養為中心的媒介素養,需要轉向以信息型為中心的媒介素養,并且使兩種素養得以融合。[2]
(四)編輯出版思維轉型
在數字時代新的傳播條件下,數字編輯所面對的工作對象、工作平臺等都發生了變化。對傳統出版而言,編輯的工作對象是紙質的出版物,工作平臺是單一的出版平臺;而對數字出版而言,數字編輯的工作對象是數字出版物,工作平臺是多媒體互相融合的出版平臺。要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就要進行思維轉型,培養并踐行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產品思維、平臺思維等。
例如,樹立以數據應用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在日常工作中強化數據應用的意識,以數據應用為抓手,踐行互聯網思維;樹立用戶思維,創建以用戶為中心的編輯流程;樹立依托互聯網的產品思維,設計以知識元數據為基礎的多元產品結構;樹立平臺思維,搭建以平臺為支撐的內容生產和服務架構。
參考文獻:
[1] 2018 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分析報告-市場運營態勢與發展趨勢預測. http://www.wodefanwen.com/lhd_9aefd33nx123x6i11fyp2nsft0iuth00r6p_1.html
[2] 喬瑞雪.數字時代編輯的傳播理念和媒介素養探析[J].報刊研究,2012 (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