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凡
摘要:隨著男女平等思想觀念的逐漸落實,我國男女在就業方面差距逐漸縮小,但對于女性來說依舊存在“玻璃天花板”效應的影響。面對越來越激烈的職業競爭,女性應如何打破這種壁壘,從自身優勢出發,在職業生涯中尋求一條更加平等的發展道路十分必要。本文將重點討論新聞領域的女性工作者可以發揮的職業優勢。
關鍵詞:女性;新聞工作;女性心理特征;職業優勢
隨著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逐步深入,我國兩性在職業數量、就業結構方面的差距呈現出明顯的縮小趨勢,但社會卻在職業晉升發展中依舊擺脫不了對于女性固有的、先入為主的偏見,對于女性不公正的性別歧視仍舊存在。當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民族,在性別偏見方面,依舊有著高估男性、低估女性的現象。這就造成女性在職業發展,特別是晉升更高職務的過程中無法擺脫“玻璃天花板”效應的影響。
“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一詞最早出現于1986年《華爾街日報》的“企業女性”專欄當中,當時用來描述女性試圖晉升到企業或組織高層所面臨的障礙。這一效應的影響體現在眾多行業中,但更高的生活成本、社會競爭加劇,以及女性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價值都要求廣大女性工作者必須打破這樣的天花板,而非被隔離于初級的階層或者職位上。
一、女性在新聞領域所處的現狀
告別了女性角色在眾多行業中被弱化的現象,當女性獨立走出家門開始工作的時候,傳媒領域成了眾多女性的重要選擇之一。據2013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消息,中國境內持有新聞記者證的采編人員共有25萬余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為56:44。《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2014》則顯示,目前全國新聞從業者中女性數量已經超過男性,占比高達51.5%。
特別是近幾年來逐漸打破了對于女性新聞工作者來說的“采訪禁區”。在之前,戰爭前線、災害現場、體育賽事等場合中都很難見到女記者的影子,但隨著戰地記者、法制記者、體育記者、財經記者中女性比例的增加,女性要和男性一樣扛起設備,面對無數風險甚至是生命安全奔跑在新聞的第一線。如鳳凰衛視的戰地女記者閭丘露薇,央視記者柴靜等,都是新聞領域中“巾幗不讓須眉”的真實典范。
盡管傳媒行業女性新聞工作者數量大幅增加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無法回避的卻是傳媒領域中對于女性依舊存在的性別劣勢,或是說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還需一個很長的落實過程,即當女性以期獲得和男性同等的成績、待遇時,意味著要付出的艱辛將更多。
二、女性心理特點與新聞從業者要求
正因不同行業中對于女性的性別偏見依舊存在,因此對于女性群體來說,分析自身心理特征以及所處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才能夠更好地找出女性自身在職業中的優勢。
(一)女性心理特點分析
1.豐富性
女性心理特征最直接的表現之一就是豐富性,相較于男性心理特征來說有著更為豐富的表現,當女性在面對任何刺激,無論是開心、憤怒、還是悲傷時,通常都會以表情、語言、動作表現出來,如大笑、尖叫、臉紅、哭泣等。
2.暗示性
女性在對待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緒反應時,更多會以一種更為含蓄隱晦的方式進行表露,常常帶有情緒的暗示性,而非直接表達。同時,女性在接受、處理信息時,更容易受到外在暗示,從而喪失一定的理性判斷力。
3.敏感性
心思細膩縝密是多數女性的明顯心理特征之一,女性往往能夠更敏捷地捕捉到身邊人情緒、思想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從而產生一定的情緒、情感反應。
4.脆弱性
女性心性敏感脆弱,情緒和情感易受到外界的干擾,相比男性,更具有同情心、憐憫心和愛心,這種心理特征特別表現在面對天災人禍等事件時的脆弱和情緒化。
(二)新聞對于從業人員的要求
1.新聞敏感性
時新性是新聞價值的五要素之一,新聞是否具有時效性是衡量新聞價值的重要標準。新聞的這一特點就要求新聞從業者需時刻保持對于新聞的高度敏感,能夠對于多種多樣的社會變化時刻保持警覺,敏銳地捕捉到社會上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并展開后期的調查報道。
2.社會責任感
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職業要求,新聞人員在面對不同的社會事件時,既要承擔起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工作要求,同時也要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同理心、道德心和良知,不以追求社會熱點或經濟效益為主,而是將人類的共同命運視為首要關注,杜絕新聞倫理道德失范的行為發生。
3.韌性與耐力
面對隨時出現的突發事件、重大事件的連續性報道,亦或是難以獲得新聞線索的受訪人,新聞工作往往要求從業者具有過人的韌性與耐力。災難現場、戰地前線或是重大主題報道現場,新聞工作者將要面對的都是大量、緊急、復雜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通常會磨損人的熱情、消耗人的精力,因此這對從業人員來說將是極大地韌性考驗。同時,新聞工作者為了收集新聞線索,將會采訪形形色色的人員,這當中就存在拒絕采訪或是對于采訪呈消極態度的人,因此記者為了挖掘新聞線索,獲取新聞信息需要具有十足的耐心,運用不同的采訪手段使受訪者配合采訪工作。
三、女性在新聞工作中可以發揮的職業優勢
1.天生敏感、細膩是女性共有的特征,這一特點就形成了女性在新聞工作中表現出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她們能夠以細膩、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的種種變化,往往能夠創造出視角獨特、觀點獨到的新聞作品。如柴靜曾做的調查“穹頂之下”,就是她對于生活中人們誤以為“霾”的東西產生了質疑,從而創作的新聞作品。
2.女性具有更為明顯的同情心和愛心,這使得女性新聞工作者們更多地將注意力放置于民生事件、百姓生活、人類情感、人類命運等主題上,因此女性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工作往往會因為具有貼近性、情感、溫度、感染力而受到受眾的青睞。
3.女性與生俱來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面對較為羞澀,或是不愿接受采訪的受訪對象來說,女性自身攻擊性較小、親和力較強,善于運用語言、神態等方式化解尷尬,尋找輕松有趣的話題展開談話,從而增進與采訪對象的心理距離,這一點幫助女性在采訪過程中減少了很多的溝通障礙和阻力。
4.相較于男性,女性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更強的柔韌性,特別是對于艱難的采訪任務、新聞報道時表現出百折不撓、窮追不舍的耐力。2003年“非典”爆發,柴靜為了及時追蹤事件變化,捕捉新聞線索,便進入病房、搶救室,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帶來了現場的一手資料。
四、結語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女性社會地位的逐步提高,女性自身需時刻有著應對職業變化的準備,為了尋求更高的職業出路,女性需尋找到一條更為平等、有競爭力的發展路線。因此,對于女性新聞工作者來說,及時了解女性的心理特征,并不斷地與工作要求相適應,利用性別的特殊優勢,發揮自身的潛能,來獲取工作突破的方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哈弗洛克·靄理士.性心理學[M].上海三聯書店,2006.
[2]莊居湘.試論女性在新聞工作中的職業優勢與社會性別劣勢[J].新聞戰線,2006:33-35.
[3]蘇嘉敏.組織性別偏見對女性管理者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C].電子科技大學,2018.
[4]金窗愛,金喜在.女性職業發展的阻礙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J].甘肅社會科學,2012,No.196,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