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建
摘要:現在,伴隨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及科技的進步,超前的科學技術也被融合在了錄制廣播劇工作中,為聲音增添魅力和文化特質,并在發展中持續發現廣播劇中聲音的獨特性質。本篇文章將深入分析錄音和制作廣播劇的相關技巧,錄制實例及具體要求,廣播劇錄制環節的藝術再創作等方面,希望能給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錄制廣播劇;錄音技術;藝術創作
戲劇中也包含著廣播劇,無線電發展中融合科學技術就發展成為了廣播劇。不管是曲藝、舞臺劇、電視劇還是電影,全是能夠讓大家直觀看到畫面的,但是廣播劇卻不是,除了傳播聲音外,其它一切都需要聽眾自己想象。廣播劇的錄音和制作過程就是藝術再創作的過程,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了解錄音技巧和要求,從而打造出完美的藝術性作品。
一、按照科學實際的錄制技術進行工作
1.廣播劇實際上就是用聲音傳達故事和情感,其中的故事就是起源于真實的生活。錄制聲音時一定要確保聲音的本質不被改變,需保持聲音空間自在靈動,且變幻無常。因此,進行廣播劇錄音和制作的工作人員不但應該利用其聽覺熟悉日常出現的五花八門的聲音,還需要清晰的知道錄音工藝學中聲音再現的潛能。
2.目前來看,伴隨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時代的進步發展,藝術再創作便更加真實的體現到了廣播劇上,無論是藝術創作方法還是技巧都更上一層樓。廣播劇的美學要求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實景收錄”,首先就是必須在現實生活和自然之中收集真實的聲音。其次在錄制聲音時,抓住“擬聲”工作的關鍵,找到聲音模擬的關鍵點。最后還必須注意聲音所在空間及場景的變化,盡量做到完全一致。
3.現在的廣播劇之所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一個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錄音技術的發展。比如說,在錄制廣播劇《母親河》中,把不同的聲音收錄完成之后,再利用音效擴聲技術和平凡的外景聲音開始藝術性分離工作,分成不同的拾音空間,單獨錄音后將其融合在一起。這種現代化的錄音技術,利用音軌加倍的方式進行工作,帶有非常強烈的藝術性。把混合聲音與閃現的聲音重疊,在進行音軌的推拉處理,采取虛實結合的藝術性創作手法,打造了多姿多彩的聽覺盛宴。
二、廣播劇錄制實例和具體要求
《貓的呼喚》是全國范圍內廣播劇的代表作品之一。因為聲音就是全部,所以音像錄音制作剪輯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廣播劇的質量。透徹地了解廣播劇的主旨,利用聲音來傳達故事,表達情感,這樣即藝術的再創作。《貓的呼喚》總時長為10分鐘,劇中將貓咪的叫聲、屋內主人公的聲音以及近距離的老鼠咬箱子的聲音合為一體,整個短劇給人的感覺就是層次感清晰,具有強烈的立體感。總之,錄音工作的水平及技術工具的好壞關系到廣播劇的質量和水平。其中,聲音的立體感,空間感以及語言表達方式尤其重要。
(一)立體感的重要性
立體感簡單來說就是讓人感覺到身臨其境,讓人深刻感覺到聲音的方向,聲音要表達的意義。舉例來說,在現實生活里,人們所接觸到的全都帶有立體效果。假如你去觀賞音樂會,臺上的整個團隊帶給你的樂聲就是厚重的,有立體感的。人們能夠明顯的發現一定的層次,第一層為弦樂,第二層是木管聲,第三層為銅管聲,再聽到打擊樂的聲音,整體音效是厚重且有層次的。廣播劇也是如此,需要帶給人們聽覺上的立體感,才能讓人們深入其中,感同身受。
(二)在恰當環境中獲取空間感
空間感,則主要指周圍環境帶給聲音的改變。例如說,聲音傳輸中屋子的大小,混合聲音的長短等都會形成不同的空間效果。相對于錄音來看,多種多樣的音樂類型,差異較大的樂團等等不同的作品需要的空間感覺要求是不同的。像大規模的管弦樂團就需要在空間較大的地方演出,這樣這個回響,整體的空間感就符合弦樂要求,能夠展現出磅礴的氣勢。當演奏一首舒緩的曲子時則要表達的是虛擬且靈動、安靜的樂曲,錄制環境最好是寬敞的廳內,在錄音室等小的空間內就表達不出來這首曲子所需要的空間感。廣播劇的關鍵就是聲音,而錄制聲音這門技術屬于一門聽覺藝術。在一場廣播劇的錄制中,不同的工作人員對劇本的了解程度不同,對一些傳聲器具的安置以及調制聲音等等工作的不同都會影響一場廣播劇的效果。在廣播劇錄制這一藝術再創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尤其要注意空間感的設計,展現一場聽覺盛宴。
(三)廣播劇的語言要求
一般來說,各地區都有各地區的方言。為了普及和更好的傳達思想,廣播劇中的語言要求一般情況是講普通話。有的時候不乏在按照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展現一些地域風情,那時就必然用到某些地區的方言。例如,廣播劇《青石溝》、《檢察官張章寶》以及在2015年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宗旨》等,里面的人物中有好幾個農民,他們一開口講話便是方言,這樣可以充分展現深厚濃烈的地域風情,讓當地人很有共鳴,達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廣播《郝》劇也按照劇本中故事情節的發展延續,用到了山西、四川、河南、東北等多個地區的方言,給不同的人物原型創造了屬于他們的語言方式,給整個廣播劇添加別樣的風采。
三、精準掌握廣播劇錄制的兩大環節的具體要求
除了聲音錄制的感官要求之外。工作人員應該重視的還有聲音錄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步驟即錄音和復制合成工作。
廣播劇之所以叫廣播劇,除了優質的編劇、導演、演員之外,還必不可少的關鍵人物則是錄音師,聲音錄制這項工作是整個廣播劇發展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步。錄音師想要完美的完成這項艱巨的人物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錄音師在開始錄制工作以前就要熟悉劇本內容,認真揣摩劇中人物的臺詞意義,抓住聲音錄制的關鍵點,配合導演的工作。錄音師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在看劇本的同時深刻廣播劇的劇本中的背景、人物心理、肢體動作等各種需要聲音表達的東西。完成這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錄音師才可以在實際工作中利用高科技工具展現廣播劇中的藝術效果。舉例來說,得到全國廣播劇錄制一等獎的《馬鐵匠·馮鞋匠和他們的女人》的聲音效果就極佳。里面的解說詞和主人公馮鞋匠都是王波一個人演繹的,收錄解說詞中的聲音可以取其本來的聲音,朱人工馮鞋匠年齡為五六十歲且經歷了很多苦難,本質很自私,那么選用聲音時需要頻響,進行技術加工,最后形成的聲音必須符合人物要求。
合成工作也是藝術發展與技術相結合的工作。藝術創作需要導演掌控全局,而廣播劇中聲音創作則需要依靠錄音師的強大工作技能,將語言、音響、音樂巧妙連接,其中比較龐雜的當屬音響效果。每個場景布局中的音響效果都是不一樣的。在街道里,就會出現機車通過的聲音,人來人往的腳步聲和說話聲。在其他環境中,還會有動物的聲音,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等等。想要將其完美地合成在一起,形成一個融會貫通且自然的聽覺畫面是非常困難的工作,錄音師必須集中精力,靈活收集各種聲音,將其巧妙融合,達到廣播劇中錄制中藝術再創作的最高境界。
四、結語
聲音是廣播劇的靈魂,聲音錄制工作完美完成需要錄音師們辛勤研究和不懈努力。廣播劇的錄制工作將理論文化知識、文化素養、藝術造詣、熱情進而努力融為了一體。伴隨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錄制條件越來越好,相關工作者也要提高自身素養,讓廣播劇的錄制工作越來越順利,成效越來越好,使得廣播劇這類綜合型的藝術作品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中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塔娜.淺談廣播劇錄制技術的藝術再現[J].新聞論壇,2012 (3):48-48.
[2]謝國慶.聲音在廣播劇中的藝術表現力[J].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15 (7):88-88.
[3]劉曉玲,于樹國.淺談音響的錄制與在廣播劇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1 (6):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