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門戶網站數據新聞的發展標志著傳統新聞媒體的網絡化、數字化轉型,符合大數據出版背景下對傳統新聞媒體發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大數據出版對數據新聞編輯提出的要求,圍繞突出新聞選題價值、聯結社交媒體平臺、加強數據新聞隊伍建設三個層面,探討了大數據出版背景下門戶網站數據新聞的發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出版;門戶網站;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是大數據時代傳統新聞機構轉型的重要體現,以門戶網站作為載體,依照獲取數據、分析數據、數據可視化、公開數據四個步驟進行數據新聞的發布,以此推動新聞資訊傳播的技術化、互動性、精細化發展,也為大數據時代下的傳統出版行業指引了全新的發展方向。
一、大數據出版對數據新聞編輯提出的要求
(一)數字技術素養
大數據出版背景下,傳統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已由線下紙媒報道轉變為線上網站及移動端報道,促使原有新聞采編的紙質載體被計算機、手機等所取代,相應使得出版行業的發行方式、出版流程產生明顯變革,這就要求采編工作者務必強化自身數字技術素養,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技巧進行數據采集、挖掘、統計與分析,運用大數據技術輔助出版形式的創新。
(二)媒體策劃能力
在大數據出版理念的影響下,新聞采編出版應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特性,數據新聞的生產方式由原有獲取資訊、撰寫文字逐漸轉變為集攝像、錄音、文字等環節于一體的多元工作模式,對于新聞采編者的媒體策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采編人員需要承擔起內容策劃、數字化加工、信息生產等職能,以此滿足網絡化時代背景下對于數據新聞的發展需求[1]。
(三)多元文化素養
鑒于數據新聞以門戶網站作為主要傳播載體,而互聯網憑借其超文本、同步轉播、分組交換等技術手段推動了新聞傳播方式的轉型,促使原有新聞信息接收模式朝向可選擇性、同步互動性發展,受眾既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同樣也可以作為內容生產與制造者。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注重強化與受眾間的密切互動,不斷豐富自身跨學科知識技能儲備,提高網絡信息技術掌握水平,以此更好地滿足數據新聞行業的發展需求。
二、大數據出版背景下門戶網站數據新聞的發展策略探討
(一)突出新聞選題價值,強化報道時效性
傳統新聞報道的選題標準與受眾需求密切結合,由新聞工作者在大量實踐中總結經驗形成成熟的價值判斷。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新聞成為新聞傳播行業的新興元素,新聞獲取渠道、傳播載體的變化進一步使得數據的可獲得性成為新聞選題的重要標準。以網易新聞為例,該門戶網站首先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海量數據的收集,隨即從中篩選出有價值數據,經由綜合整理后形成新聞選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海量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成為影響新聞選題的重要因素之一,門戶網站涵蓋新聞選題內容的跨領域、多元化特征,使得數據新聞中涵蓋的數據具有全息可見特點,要求在進行新聞選題過程中著重強化新聞的社會價值與影響力,密切結合熱點問題增強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以此豐富數據新聞價值。
(二)聯結社交媒體平臺,拓寬新聞傳播效果
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寬,門戶網站在傳播數據新聞的同時也應與社交媒體平臺建立合作關系,憑借其較廣受眾面、快速反應機制與交互性優化新聞傳播效果。例如以網易、新浪、騰訊為代表的網站便創設了一鍵分享功能,與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構建了合作關系,以此拓寬數據新聞的傳播范圍,同時通過收集手機用戶的數據進一步豐富門戶網站掌握的新聞信息,實現數據新聞的動態更新,使其現有資源得到進一步豐富,配合專業新聞團隊提升數據新聞的內容豐富度與可視化操作能力。
(三)加強數據新聞隊伍建設,優化交互性體驗
大數據出版時代背景下,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已成為門戶網站發展的主要方向,對此應充分審視數據新聞的影響力與潛力價值,在獲取海量數據的同時強化垃圾信息、虛假內容的篩選,從中提煉出有價值信息應用到新聞采寫、編輯與傳播中。門戶網站應當積極引入對數據新聞敏感、掌握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的優質人才,運用先進信息技術進行數據收集與信息整合,利用可視化技術將數據新聞制成圖表,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資訊[2]。同時,應基于互聯網的交互性與傳播特性,著重強化數據新聞的實時互動性,例如利用Tableau等軟件制作交互式圖表,采用眾包模式進行數據整理,并將調查數據上傳至互聯網平臺中供受眾進行驗證與監督,進一步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率,豐富受眾的交互性體驗,從而拓寬數據新聞發展的前景。
三、結論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促使新聞傳播與出版產業面臨著全新的發展形勢,數據新聞的可視化、互動性與預測功能也為受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體驗。未來還應當圍繞可視化呈現、個性化推薦、實時交互性等層面推動門戶網站數據新聞傳播效果的有效優化,進一步為數據新聞發展指引明確方向。
參考文獻:
[1]劉超威.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影響與反思[J].新聞研究導刊,2016,7 (12):349.
[2]尹美林,戴燕萍.大數據技術輔助門戶網站數據新聞可視化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No.403 (09):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