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 蔣建君
【摘? 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出院前期患者的作用。方法:2017年02~2018年12月住院的8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在出院前采取適合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實施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一般護理。結果:出院6個月后,觀察組的服藥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1),其復發率較對照組低,表明出院前健康教育對提高服藥依從性和降低復發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結論:健康教育能促進精神疾病的心理康復,是提高心理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幫助精神病人更好地重返社會。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優質護理;健康教育;效果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17-01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作為一種常見且持續的重大慢性精神類疾病,患者往往因心智功能受病情影響而表現出為對情感、行為乃至現實世界感知能力的欠缺,病后社交能力急劇下降[1]。目前,精神分裂癥尚無根治方法,多數病患需長期接受住院治療,故護理服務成為促進療效的關鍵。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85例精神分裂癥病患,旨在分析優質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病患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綜合精神二科接受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病患85例作為研究對象。經臨床資料與診斷,所有病患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2]中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同時將患有其它精神類疾病或是存在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病患全部排除。應用抽簽法將85例病患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32.1±2.4)歲,病程6月~8年,平均病程(5.2±1.6)年;對照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22~47歲,平均年齡(34.5±2.2)歲,病程6月~7年,平均病程(5.3±1.4)年。兩組病患在性別、年齡、病程及臨床資料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具體措施:除一般生活護理外,密切關注病患病情變化,維護病室秩序,確保每名病患的安全。
觀察組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措施:
(1)健康宣教:開展健康教育?指導有暴力傾向的患者以適當的方式發泄情緒和表達需求,不輕易傷害別人培養患者自信心?向患者家屬介紹患者出現沖動、興奮、傷人行為時的疾病表現,明確告知患者暴力行為的后果,指導患者自我控制疾病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教會患者如何尋求幫助,樹立正確的健康觀,促進疾病的恢復。幫助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認識疾病,教會患者正確表達負性情緒,分辨產生自殺企圖的壓力源,學習新的應對方式及注重人性化服務?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實施人文關懷,注意與患者的溝通,滿足患者的需求。患者出院后提供床位預約,方便患者及時入院治療,同時設立服藥物提示卡、隨訪袋等,及時滿足患者就診的需要。
每周選取2天時間安排心理咨詢醫師召開知識講座活動,為病患提供具體了解精神分裂癥癥狀、治療目的及注意要點的平臺,同時向每名病患分發健康教育宣傳手冊,說明精神分理解癥的防治知識與相關內容,告知病患如何在發生幻聽的時候轉移注意力,以及如何在感到恐懼和焦躁的時候令心情放松,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病患對該病的認知程度,增加病患依從性。
(2)構建家庭支持系統。采取家庭干預與情感支持措施,定期面向病患家屬開放病房,增加病患與家屬的接觸時間,使病患能夠獲得家屬給予的安慰與家庭的溫暖,意識到自身所具有的價值,繼而樹立信心,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病魔。探視期間,護理人員應主動向病患家屬說明探視過程應注意事項,并告知病患病情、精神狀態等情況,勸誘家屬為病患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3)生活技能。實行情感訓練、社會功能護理措施。依據病患出院后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通過模擬現實情景來訓練病患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強化病患的社會技能,使病患逐步恢復社會功能。
(4)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因為精神科接收的患者都是與正常思維患者沒法比較的,對其采取的臨床護理措施也應該更加細化和具有針對性。病室和床單元保持整潔,定期更換床單元以及患者的病員服,保持環境整潔舒適和患者自身的清潔,給患者營造一個舒心的住院環境;對于行為紊亂,難以自行完成洗臉、刷牙和進食等日常生活的患者,護理人員都親自協助患者完成;為了豐富患者住院生活,對病情控制較好的病員開展室外工娛療活動,對于病情波動大,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在科室內進行康復活動,如在病室內開展廣播體操、播放電影、讀書會、下棋等安全的娛樂活動。
(5)生活護理。定期開展諸如文藝表演、詩歌朗誦以及心理健康操等文化娛樂活動,以豐富病患日常生活,促進健康心理建設;此外,還應耐心照顧病患的各項合理需求,確保病患生活起居保持在正常狀態。
2?結果
觀察組行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兩組入院時、入院15天SDSS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60天,觀察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期間,觀察組暴力行為1例,不合作3例,不良事件發生率8.88%;對照組暴力行為3例,不合作5例,自傷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22.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一段時期的護理,實驗組患者實施的是優質護理,護理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其中實驗組患者的健康知曉率及滿意度96.7%,而對照組患者的為7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護理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家庭干預、生活文化護理、以及一系列社會功能與情感訓練,同時實行彈性值班制,該制度不僅能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持續的護理服務也加深了護患間的交流,增加病患的健康教育時間,進而避免了諸多不必要的護理問題,同時優化護理服務質量,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降低了護患糾紛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彭愛琴,葛網平,丁小平,周玉梅,殷志萍.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8):43-45.
[2]????? 趙金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優化護理工作模式[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2):245- 246.
[3]????? 岳月娟.改革護理服務模式提升優質護理服務水平[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 (06):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