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亮 馬光宇 王應邦 楊朝麗

【摘? 要】目的:探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如何改進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方法:選取2018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2個班130名學生按統計學原則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6人,對照組64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互聯網課程。對兩組學生的人體解剖學理論考試成績、實驗報告成績進行對比與分析。結果: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采取互聯網+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好,學生接受度高,學習成績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職高專;互聯網+;康復;人體解剖;教學
【中圖分類號】R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3-0235-02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的發展,人體解剖學作為一種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一種科學方式,分為大體解剖學和顯微解剖學兩部分[1]。大體解剖學是通過解剖器材直接切割實體,通過肉眼觀察人體的各個器官形態和系統結構。顯微解剖學又可分為細胞學和組織學[2]。而顯微解剖學必須需要在光學顯微鏡的幫助下來探討人體的細微身體構造。互聯網+教育作為一種互聯網影響下一種新的文化產業,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對未來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型教育模式有著獨特的影響。因此,本文采取隨機對照法進行研究,探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如何改進人體解剖學教學方法,現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教學資料
選擇選取2018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2個班130名學生按統計學原則隨機分為兩個班級。觀察組66人,男27名,女39名;對照組64人,男24名,女40名。兩組學生性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學生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且所有學生均未曾接受過人體解剖學學習;(2)均為高職高專學生。 排除標準:(1)主觀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2)不能積極配合調研學生。
1.3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學習模式。課堂教室采用口述、板書和普通PPT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周期性學習效果測驗。觀察組學生采取互聯網+傳統教學模式,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電子媒體如動畫幻燈、投影、錄音、錄像、教育教學平臺等綜合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3]。在課堂上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次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并且并采取及時的課后線上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多媒體終端使用效果,通過打卡、視頻課件、線上考試(微信群)等方法對學生進行課后的督學。對學生進行周期性學習效果測驗,并記錄學生學習情況。
1.4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并統計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學生學習效果比較
兩組學生學習前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在要求具備康復治療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從事此項工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對骨科學、運動療法技術、物理因子治療技術、針灸學、推拿學、中國傳統康復技術、康復工程技術、常見疾病康復等專業課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解剖學需要從事其工作的醫護人員在理解和掌握人體系統器官形態構造的基礎上,進行實際解剖操作的一門基礎醫學課程,是學習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基礎課。互聯網+教育注重學生在課堂及課后時間對教學內容的一種擴充和延伸。使之與其他相關學科有較好的融合。互聯網+下的教育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近年來,雖然多媒體教學模式廣泛應用,且效果較好。但本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在課堂上采取互聯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接受度高。學生可通過參與線上教學了解相關人體解剖學知識,同時進行配套的課后學習,做到真正高效的系統化學習。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采取互聯網+教學模式進行人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好,學生接受度高,學習成績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林佩.“互聯網+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4):4-5.
[2]????? 劉剛,李佳,梁晗.“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 2017(2):93-98.
[3]????? 陳尚.基于康復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解剖學教學改革[J].解剖學雜志,2017(6):763-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