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舒
(菏澤學院藥學院,山東 菏澤 274015)
菏澤學院藥學院于2016年開設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迄今已有三屆學生在讀。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開設,既響應了國家大力發展醫藥教育的號召,又使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的藥企看到了前進的動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院積極總結相關專業的教學經驗,對藥學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幾個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
高等藥品技術教育已成為我校發展成為應用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藥品技術人才培養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必須要積極探索藥品技術人才教育的規律,構建符合人才培養的方案。找出適合我校培養目標的藥品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迫在眉睫。這對于人才培養有些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生產技術也更加科學化和標準化,這也為醫藥事業發展打下基礎。但目前飛速發展的醫藥事業與專業人才不足存在著較大矛盾,現有的醫藥人才很難滿足醫藥行業的需求,這就為學校培養醫藥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高等醫藥人才培養更需關注[1]。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因此各高校都參與其中,通過開放式教學手段建立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基地,積極和企業進行合作,舉辦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
就當前國內普通高校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基本上實踐基地大概可分為科研教學型、科研型、深度合作型、教學型這四類[3]。
企業是高校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參觀實踐場地并進行一定時間的實訓,通過實訓讓學生更加熟悉企業實踐的每個環節,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校企之間通過科研項目合作建立該類型的教學實踐基地。企業為學校提供相應的科研經費委托學校解決企業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而高校的教師成為該項目負責人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學習,實現雙向共贏的過程[4]。該教學實踐基地比較靈活多變,具有隨機性。比較適合工作室或者研究室制的教學模式,教師工作也比較方便,不局限于一定的場地,可以將課題帶到課堂或者實驗室,這樣可以將校內課堂與教學實踐基地有機結合在一起。
該類型是將以上兩種教學實踐基地的功能綜合,給學生提供實踐場所的同時也能委托高校教師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比較方便快捷[5]。
該項目是基于科研教學實踐基地的,企業對于高校的科研創新能力與人才培養質量予以肯定。所以希望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與高校在科研、人才培養和教學上進行深層次的合作。一起共同創建人才培養基地[6]。各種實踐教學基地優缺點對比見表2。

表2 各種實踐教學基地優缺點對比表
第一,關于人才培養的意見上,企業和院校之間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企業比較看重當前的經濟效益,忽視長遠發展。而部分院校在進行教學實踐時過分強調學生的培養相對忽視企業利益,只是希望企業能為其培養實習生。此類情況通常發生在教學型實踐基地[7]。在對以前的教學實踐基地中存在問題的調查中顯示:多數企業認為高校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非但沒有給企業帶來實際效益反而成為企業的負擔,甚至會干擾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生產進度,所以它們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實習生。與此同時,企業并不會因為實習生帶來更多收益,所以企業對于高校安排實習生的建議多數采取回避措施,實在是礙于情面的也是被動接受。而且為了不影響企業的正常工作進程,他們對實習生的培訓主要是進行參觀、講座等形式,缺乏實質性的技能培訓,流于表面。這樣就會造成實習內容缺乏深度,難以符合學校的人才培養需求。
第二,對于實習學生的選擇,企業更傾向于國內那些有影響力的高校,并和其建立專業寫作關系。至于那些實力一般的高校,其并未擁有很多豐富實踐經驗和社會影響力的教師,所以對于企業的發展提供的幫助不大[8]。這就會影響企業與院校合作的積極性,對于科研型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也幫助不大,無法體現其深層次發展。
第三,部分學校也不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有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師難免產生消極懈怠情緒。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高,表現的不盡如人意,進而讓企業不愿意對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支持。讓建立不久的教學實踐基地中途夭折。
第四,教學實踐基地的發展建設與科研或雙方合作的成功與否是有直接關系的,如果科研成果比較突出的話,就能夠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利益,這樣企業就會加大投入力度。與此相反,如果在合作中有很多分歧與沖突,或企業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益,那么實習基地的建設就會遭遇困境。
通過對校企合作類型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進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時,校方如果單純的以自身需求為主,忽視企業需求或者不能保障企業的相關利益,那么實踐基地建設就會存在問題,困難重重。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企業在提供場地的同時也要得到一定的收益,那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接受實習生,愿意給實習生提供實踐機會和指導,如此良性循環才能促進實踐教學基地健康穩定長期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高等院校素質教育提出的重要舉措是在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以課外班的組織形式,主要依據個人科研成果以及專家評估,以教務處為主要管理機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從而建立一整套大學生課外科研和創新素質教育體系。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國內學生知識面窄、缺乏工程實踐等問題,提高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并且對于傳授知識、提高素質和發展個性以及增強管能力的應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新轉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