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鋒,湯春妮,楊 楠
(1.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2;2.西安惠安纖維素化工公司,陜西 西安 710302)
所謂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1]。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開發的基礎是職業的工作過程,包含對工作過程、行動領域、學習領域等進行深入的分析,然后以工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強調引導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做到知行合一,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2]。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在我院是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優質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常見精細化學品的生產制備工藝過程。該課程的教學對學生掌握精細化學品生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起到關鍵作用,與精細化學品生產操作、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等職業崗位群的技能要求密切相關,是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要部分,是銜接學校教育與精細化工企業人才要求的關鍵課程。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會直接影響該專業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與就業質量,因此,如何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行業職業能力,是我們課程組一直探索的問題。
國內目前有個別高職院校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精細化工生產技術》課程改革的嘗試,其中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改革的效果反映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積極性更高,通過小組內的分工與合作加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到企業后上手快,能適應生產技術發展的需要,并為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3]。
為此,我們《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組希望通過切實的調研,來探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改革的可行性。
精細化工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把發展精細化工作為戰略重點。目前國內精細化工企業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我國目前精細化工產品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45%,很多產品需要進口,精細化工的新領域亟待開發。陜西省未來精細化工行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將會逐年增加,另外,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及西咸新區的建設,精細化工行業預計新增崗位25000個以上,平均每年增加5000個,其中高職類人才需求約占38%,由此可見高職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省高職院校每年培養的化工類人不足1000人,供遠小于求,遠遠不能滿足陜西精細化工行業發展的需要。陜西省現有的精細化工行業從業人員中,大多數都是經過短期培訓就直接上崗的從業人員,現從業的技術人才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企業自身又難以培養出合格的精細化工人才,大批員工急需知識更新和補充。
上述外部條件為我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發展平臺。精細化工行業的重要地位及其蓬勃發展給化工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制訂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專業課程;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因此深入行業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崗位設置和人才需求情況,精細化學品生產的工作過程、找準課程定位,培養企業急需的精細化工生產高技能人才是我們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課程組調研的思路是通過調研深入了解精細化學品生產的工作過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重構《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教學內容,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在充分模擬真實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環節設計,創設項目化教學情境,然后實施教學實踐。
3.2.1 同行業調研法
到精細化工企業、同類高職院校考察,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查閱資料及專家探討等形式對精細化學品生產及相關崗位設置和人才能力等方面開展市場調研,創設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工作任務。
3.2.2 歸納法
對前期調研結果進行歸納匯總,并做仔細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對本課程的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歸納。
3.2.3 討論法
在歸納并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邀請相關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展開開放而科學的討論,確定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思路及設計目標,并編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標準。
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高職層次精細化工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崗位、需具備的知識、需具備的能力、對應本課程需要重點學習的知識、需要了解的知識、重視哪些職業資格證書等。我們也應該以市場為需求來安排學習內容,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學生。
我們的調研主要進行企業調研,走訪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公司、西安北方惠安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渭南海泰新型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的質量管理部、生產部、采購部、倉儲部等部門的企業經理、技術負責人、一線操作工等,以獲取來自企業的第一手的用人信息。以及同類高職院校,了解其他兄弟院校化工類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討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中實施的可行性。
根據上述專業調查結果,結合本校師資及實訓基地的實際情況,課程組認為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改革必須遵循企業生產的特征,培養具有"化工思維"的學生是課改的關鍵,將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設置定位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根據精細化工生產基礎知識和精細化工專業技術知識將工作過程又分為崗前培訓、生產前準備、生產過程、產品分離與精制、產品檢驗與包裝等模塊,以工學結合課程的模式開展。
6.1.1 對典型工作任務“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工作要素的分析
工作過程:領取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做好原料及設備準備→按操作規程投料生產→嚴格控制工藝條件→產品質量初檢→出料。
工作對象:規定的生產操作過程、既定的配方。
生產工具:有通用設備,如天平、磅秤、pH計、冰箱、電熱恒溫培養箱、灌裝機等。有非通用設備,如溶解鍋,攪拌釜,乳化機(真空乳化系統),輸送設備,出料機,混合機,過濾器,研磨機,篩粉機,純水制備設備,固體投料輸送計量設備,以及管路系統,電器控制系統等。
生產環境:根據《精細化工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的要求,生產車間的地面及墻壁應平整、光滑,面積及高度合適。
6.1.2 編寫“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工作任務分析表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工作任務分析表見表1。

表1 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工作任務分析表

表1(續)
學習任務的確定是關鍵步驟。為達到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學習任務內容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實踐與理論綜合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結果的開放性;同時還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完成任務的過程能讓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知識”,并不僅僅是操作技能;任務的結果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精細化學品生產工作,結合陜西省精細化工行業現狀,將常用精細化學品按照生產特點分為五大類:表面活性劑類、合成洗滌劑類、涂料類、化妝品類、食品添加劑類。每類產品中雖然可能包括成千上萬種不同功能的產品,但它們的生產設備及工藝流程極其相似,故可把上述五類產品的生產作為《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主要學習任務。并按學習的難易程度及職業成長規律,把這五項學習任務進行排序。第一個學習任務可采取半開放的方式,給定產品配方,只讓學生確定生產工藝過程及步驟。隨著學習的深入,在后續的學習任務中可逐漸增大開放性。
確定課程的設計思路,依據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確定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達到的技能與素質目標,再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原則進行課程標準的編制。
通過同行業調研,我們取得到了第一手調研資料,經過對這些調研資料的整理、討論及分析后,明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在《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中實施的可行性,為《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的定位和教學內容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在我國目前還并不多見,尤其在陜西省高職院校中還沒有先例的背景下,課程組擬進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努力探索課程教學新模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為培養高技能型精細化工人才服務。
調研結果表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在國內外的職業教育領域被廣為認可和接受,也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課程中實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