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張歌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柳直
牽一發而動全身!今年4月,以色列公民納馬·以薩迦在莫斯科轉機之時,被俄羅斯當局逮捕,日前更是遭到俄法院的重判。讓她萬萬想不到的是,行李中不到10克大麻,竟令她卷入到一場“囚犯交換”的棋局,成了撬動大國角力的一顆重要籌碼;而她的雙重國籍身份,令這起案件更顯撲朔迷離。在國際輿論看來,這起引發俄、以、美三方博弈的特殊事件,盡顯國際局勢的錯綜復雜。
以色列“運毒女”被俄重判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報道,今年4月,以薩迦結束旅行、從印度返回以色列。為節省200美元的機票款,她選擇了一條不太便利的航班路徑,中途要在莫斯科轉機。在經過機場安檢時,俄方工作人員在她的行李中搜出約9.5克大麻。以薩迦隨即遭到逮捕,并受到了毒品走私等罪名的指控。本月11日,她被俄羅斯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年半。
這項判罰令西方輿論大為震驚。美國《紐約時報》稱,以薩迦的代理律師早先認為,區區幾克大麻“問題不大”,當事人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安返回。律師表示,之前也曾有外國人攜帶少量“興奮劑”入境俄羅斯被捕,他們只不過是受到短期監禁、罰款或驅逐出境等輕判。
俄羅斯媒體報道稱,根據俄羅斯《刑法》第228條,非法持有毒品將被判處3年以下徒刑。然而,俄羅斯檢察院認為,還應根據《刑法》第229條判處其“走私毒品罪”,這一罪名刑期最多能達到10年。以薩迦承認攜帶了大麻,但堅決否認走私和販毒指控。
俄羅斯《觀點報》14日稱,以色列國內對這一判決表示強烈不滿,這起“運毒案”甚至驚動了以色列政府最高層。判決結果發布后,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俄羅斯對以薩迦的控訴遠遠超過本案的情節;以色列外交部也做出類似表態,并對此事表示遺憾。“今日俄羅斯”(RT)新聞網報道稱,內塔尼亞胡為此事已親自與俄總統普京進行交涉,以總統里夫林也曾致信普京、懇請寬赦以薩迦,但目前均無任何進展。
以薩迦原為美國新澤西州人,16歲入籍以色列,擁有雙重國籍。今年1月,以薩迦踏上了為期3個月的南亞之旅,不想在歸國途中卷入到這場大麻煩。《紐約時報》稱,以薩迦被捕后,她的家人曾向美國政府求助,美國官方對一家人“深表同情,卻未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與此同時,美國媒體近日極力渲染以薩迦在俄的窘況,如“看管嚴厲”“聯絡受限”“保釋被拒”等。
以應美要求,秘捕俄公民?
以薩迦被捕之初并未料到,自己的命運或與一名被美國通緝的俄羅斯公民——阿列克謝·布爾科夫緊密相聯。據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官員表示,俄羅斯早有“囚徒交換”的打算,且兩國“最高層”一直在就此事進行協商。
布爾科夫2015年在以色列游玩時被當局逮捕。消息人士稱,以方實施的此次秘捕行動是“應美方要求”。根據美國媒體的描述,布爾科夫是一名“超級黑客”,擅長入侵美國金融網絡體系,曾入侵十多萬個銀行賬戶,非法獲利數百萬美元。他受到盜取身份信息、網絡入侵和洗錢等多項罪名指控,被捕后一直被以方關押,只等待美方的引渡。
不過,不少俄羅斯官員對此均表達了相反意見,稱布爾科夫是一位“普通的俄羅斯公民”,美國對他的指控帶有明顯的“政治偏向”。RT報道稱,布爾科夫否認自己所受到的一切指控,并表示“這都是美國的栽贓”。報道還稱,布爾科夫在以色列囚禁期間受到過不人道待遇,曾輾轉于多所監獄,數次被剝奪醫療和探訪權,有時甚至連基本的飲食都沒有保障。
對于“囚徒交換”的說法,俄羅斯駐以色列大使館表示,這是法律程序問題,大使館無法干涉。她(指以薩迦)確實準備將毒品從印度帶到以色列。俄羅斯與以色列的關系現在很友好,但即使是非常親密的國家也不能不對走私毒品的公民實施懲罰。
以色列“左右為難”
截至目前,美、俄兩國高層均未對外承認所謂的“囚犯交換”。俄新社報道稱,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14日明確表示,對所謂的“交換事宜”無可奉告。不過他同時表示,俄方已獲悉內塔尼亞胡總理提出的相關請求,對此普京總統將會予以相應考量。俄羅斯駐以色列大使館方面表示“不知情”、將繼續關注事態進展。美國官方尚未予以評論。
在這場“大國角力”當中,以色列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紐約時報》稱,今年8月,以色列最高法院已經批準布爾科夫被美國引渡,相關的法律流程目前已經走進尾聲,只等待以色列司法部長的簽字。對于最高司法機關的裁決,該國行政部門難加干預。
CNN評論稱,內塔尼亞胡向來自詡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極少面臨這樣的尷尬境地——無論他如何安置布爾科夫,都不免得罪其中一位“大佬”。《紐約時報》慨嘆稱,這真是一個“復雜的三角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