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利
摘要? ? 我國農村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其中農村改革創新是關鍵。本文介紹了40年農村改革的歷程、成就以及基本經驗,分析新時代下農村改革應抓好的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
關鍵詞? ? 農村改革;基本經驗;問題;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 F3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4-0263-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響,農業生產、農村面貌、農民生活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成就與經驗教訓并存。新時代的農村改革,必須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吸取40年來農村改革的經驗教訓,逐漸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
1? ? 農村改革的歷程與成就
1.1? ? 第一階段:改革初期
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如星星之火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開啟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發展格局。農戶成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同時鼓勵農民發展工商業,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的發展,改變了農業生產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1.2? ? 第二階段:改革向市場化發展
農村改革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初步建立了農產品市場體系。同時,大力支持和發展鄉鎮企業,農業發展也開始由傳統農業向外向型農業發展。將土地承包期繼續延長了30年,保持了農村土地制度的穩定。
1.3? ? 第三階段:農村改革縱向推進期
農業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保護農業生產、支持農民增收、減輕農民負擔和促進農業發展[1],逐漸取消了農業稅并開始鼓勵土地合理流轉。經過農村的深化改革,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農村經濟得以發展。
1.4? ? 第四階段:農村改革全面深化期
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增強了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行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在貧困村、貧困縣加大扶貧投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逐漸實現全面小康。
2? ? 農村改革的基本經驗
2.1? ? 農村改革由點到面,逐步推進農村改革
在深化農村改革中,必須堅持群眾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典型的農村進行試點,再大范圍推廣。由于中國農村形勢復雜,發展經驗不能完全適應于全國各地農村。因此,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由典型到廣泛,不斷深化農村改革。
2.2? ? 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
農村改革40年的成就,離不開廣大農民的積極響應和辛勤努力。把尊重農民首創精神、調動農民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決定農村改革成敗的關鍵[2]。在新時代的農村深化改革中,應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不斷創造農村發展的新成就。
2.3? ? 處理好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
農業是具有顯著公共性質的特殊行業,同時又有很強的兼容性,現代農業不僅能夠提供農產品,還能提供生態環境產品[3]。應妥善處理好農業與其他產業部門的關系,在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的同時,發揮政府這雙“看不見的手”的導向作用。
3? ? 深化農村改革應抓好的問題
3.1? ? 注重技術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必須注重3個方面的創新,即技術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4]。技術創新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不斷實現農業現代化。理論創新是通過在農村改革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為鄉村振興提供理論支撐。制度創新是保證,在農村改革中,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制度保障。3個創新有機統一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根本之路[5-6]。
3.2? ? 加強農村教育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培訓,完善農村教育體系,提高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和農村人口素質。鼓勵農民積極學習現代化農業知識,推動農村文化振興。技術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7]。培養和建設一支新型農民隊伍和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干部隊伍,充分發揮新型農民隊伍的主體作用和干部隊伍的橋梁作用。
3.3? ? 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城鎮的宜居水平
做好農村的規劃布局,提高城鎮用地的利用效率,形成農村生產生活的良好布局,打造特色小鎮的發展風格。根據當地實際發展情況,保留當地原有特色的同時,不斷融入新型城鎮化的特點,既保留原有的民俗文化,又依托城市,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城鎮發展模式,不斷提高城鎮的宜居水平。
4? ? 結語
農村改革40年來,成就與經驗并存。在新時代下,貫徹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解決好城鄉統籌以及城鄉融合的問題,逐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
5? ? 參考文獻
[1] 李培林.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動、問題和對策[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21(6):5-16.
[2] 石顏露,張波.淺析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中國農業通報,2016(8):140-142.
[3] 張占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和改革難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1):48-54.
[4] 韓俊.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J].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2018(2):98-112.
[5] 張暉.深刻把握鄉村振興道路的中國特色[N].長江日報,2018-03-01(012).
[6] 萬寶瑞.我國農村改革的光輝歷程與基本經驗[J].農業經濟問題,2018(10):4-8
[7] 蔡雪雄,鄭翀.福建省三大生態區域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2):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