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
【摘要】處理好黨的政治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的關系,是中國共產黨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成就的成功經驗。回顧黨的政治建設和中心工作互動的歷史沿革和經驗,對今天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與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政治建設 中心工作 經濟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政治建設包括黨的理想信念、綱領路線、領導能力、紀律作風以及黨內生活等內容,黨的中心工作是根據國情、主要矛盾確定的主要任務。把黨的政治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經過了長期的探索。經過了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逐漸上升的過程,黨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
明確政治理想和政治綱領,堅定政治信念。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時,中國共產黨人把實現共產主義確定為政治理想,把爭取工人階級的解放作為中心工作。從中國共產黨的第二次、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討論通過的黨代會報告、綱領(宣言)和黨的章程,可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確立了黨的最高政治綱領和最低綱領,確定了黨的政治紀律。黨積極參加國民大革命,努力探索把黨的政治綱領與中心工作相結合。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等人明確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這個過程中,面對敵人殘暴的鎮壓和“圍剿”,黨和紅軍根據實際需要找出符合規律的革命道路。其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的關系。毛澤東明確指出軍事工作是中心工作。在1929年12月召開的著名的古田會議上,實際解決了怎樣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武裝斗爭相統一的問題。
在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明確提出黨是掌握統一戰線(政治工作)和武裝斗爭(軍事工作)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通過在理論上、組織上、政治上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黨在抗日戰爭中擔當著英勇作戰的模范,執行命令的模范。為了完成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的中心任務,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這篇文章中,又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明確提出要開展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要聯系黨的政治路線來實施這個偉大工程。還運用了延安整風的方式以增強黨性,用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加強黨性教育。就是在這樣的精心探索和實踐中、理論總結的互動中,中國共產黨在處理黨的自身建設與完成中心工作的關系方面逐漸成熟起來。
成熟的標志是在加強黨的建設與做好黨的中心工作的互動中,明確黨領導革命的戰略布局。這從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三個報告中就可以看到這個戰略布局: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是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朱德的《論解放區戰場》是中央委員會的軍事報告,劉少奇的《論黨》是黨的建設的報告。如果說毛澤東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是講政治綱領;劉少奇的《論黨》是講黨自身建設;而朱德的《論解放區戰場》則是講當時黨的中心工作軍事斗爭。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科學的戰略預見的黨。其重要的特點是與時俱進,科學揭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轉變,據此確定黨的中心工作和完成中心工作的政治路線。
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是推進中國革命迅速取得勝利和籌備建立新中國的會議。在新中國建立后,為保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完成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面臨的繁重任務,特別是恢復經濟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這項中心工作,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加強了自身建設。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工作中,1955年,毛澤東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他還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等。政治與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從政治高度認識經濟建設,把經濟建設作為黨的中心工作,由黨的最高權力機關作出經濟發展的計劃,用黨的建設保證經濟建設這項中心工作的完成。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自身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之間的互動,保證了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1978年9月,在中國歷史大轉折的前夜,鄧小平從政治高度和唯物史觀的深度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1979年10月,鄧小平又指出:“經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政治工作要落實到經濟上面,政治問題要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來解決。1986年,鄧小平在考察天津時講過,“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這說明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處理政治問題與黨的中心工作方面已經更加尊重客觀規律。從政治高度看經濟問題,政治要落實到經濟上已經逐漸成為全黨的共識。
江澤民在加強黨的建設過程中提出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這個概念。1991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組織部長會議,會議提出:“進一步搞好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建設、理論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五個方面取得巨大成績。再次使用了政治建設這個概念。同年,12月,江澤民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軍隊的思想政治建設,必須把它擺在全軍各項建設的首位。”思想政治建設是革命化建設的核心。從使用黨的政治建設的概念到將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對黨的建設與黨的中心工作關系進行了再探索。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中國共產黨講政治的傳統,明確指出:“我們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
以上說明,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形成了講政治的優良傳統。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在處理黨的建設和黨的中心工作的關系上不斷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往開來,善于守正創新,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形成鮮明的政治導向,消除黨內嚴重政治隱患,推動黨的政治建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布局中居于首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中規定的中心工作。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事關執政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九大以來,黨的建設總要求更加科學,布局更加合理,任務更加明確,黨的制度法規更加健全。2019年1月下發的《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其中黨的政治建設的目的更加明確。“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事關統攬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定政治信仰,強化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已經成為全黨把黨的建設向縱深推進的實際行動。黨的政治路線中關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第一要務的主張已經更加深入人心。
考察中國共產黨98年來關于黨的政治建設和中心工作互動的歷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清醒認識和處理好黨的政治建設與中心工作的關系至關重要,事關“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幾條經驗:第一,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黨的政治建設。做到毫不動搖,一以貫之。第二,根據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從實際出發確定黨的政治綱領,把黨的最高綱領與基本綱領(最低綱領)統一起來。第三,根據黨的政治綱領確定黨的基本路線(政治路線),在基本路線中確定黨的中心工作,革命時期就是軍事斗爭,建設時期就是經濟建設,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第四,政治工作要落實到經濟上面,既不能忽視黨的政治建設,也不能用政治沖擊一切,搞空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