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泉
【摘要】網絡信息化的發展,為黨建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對網上群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代網上群眾工作要想實現穩中有進的目標,需要堅持人民性理念為前提,遵循為民初心;堅持轉變黨建工作思維方式,提升網絡治理能力;堅持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黨建功能。
【關鍵詞】黨建 網上群眾工作 穩中有進 【中圖分類號】D267.7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的發展和網絡民意的聚集給黨建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并不斷推進黨建工作由線下轉向線上。網上群眾工作是對傳統黨的群眾工作的繼承與創新,是黨建工作現代化的踐行方式。在新時代,充分發揮黨建功能,實現網上群眾工作穩中有進顯得尤為重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黨和國家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立足點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這是我們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實現美好生活的承諾,更是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政黨的顯著特點。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黨建需要改變以往的群眾工作方式,善于開展網上群眾工作,但是依然要以人民為中心。網上群眾工作是網絡社會治理的一種新形式,有著治理主體多元、治理內容多樣、治理結構復雜等特點。當前,由于網民的數量越來越多,更多的人愿意在網絡上參與政治話題、表達民意訴求。黨建工作要通過網絡交流、互動、調研等形式,了解民意、傳達民意、疏導民意以及吸納民意,牢牢掌握網絡社會話語主動權,增進黨群關系。總體而言,開展網上群眾工作,治理網絡社會,要做好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網絡與群眾的雙向互動了解,暢通人民群眾的民意訴求渠道,集中網絡民意、融合網絡資源;二是通過搶占網絡思想傳播陣地,打造網絡黨建工作平臺,發揮黨建的思想引領作用,引導網絡輿論走向,通過黨建工作把握網絡社會輿情和網上群眾思想動態。
堅持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堅守執政為民的理念。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謀福祉,這是黨保持先進理念、永葆活力的源泉。網上群眾工作依然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堅持一切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并善于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的優勢,拓展工作路徑、塑造黨員形象、傳遞黨建精神。人民群眾滿意度是檢驗黨建工作的最重要標準,黨建形象是人民群眾對黨建工作認可度和滿意度的綜合體現。因此,開展網上群眾工作,一要利用電子政務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提高工作質量以及提升政府形象。二要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網絡輿論宣傳和思想引領作用,全面掌握網絡話語主動權。三要通過網絡思想動員,引導人民群眾自覺踐行使命擔當,主動參與黨建工作。四要借力網絡平臺全面落實執政為民的理念,贏得人民群眾更多信任和支持。五要發揮網絡群眾的監督作用,賦予人民群眾參與網絡治理的權力,讓互聯網成為執政為民的有力助手。全面掌握網上群眾工作的具體情況,督促各級黨員干部依托網絡了解民意掌握民意,并竭盡全力為人民服務。
改變思維方式,提升網絡治理能力。網絡社會雖然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但卻以其獨特的優勢和特性,吸引了大量群眾通過網絡表達各種利益訴求、見解,其中包含了對黨建工作的各種認知、看法、觀點、意見和問題。因此,網上群眾工作要堅持全新的理念,運用開放和平等的方式,著力解決網民反映的問題,全力保障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穩定。網絡治理是現代化治理的關鍵點,以往的黨建工作助力社會治理是單向聯系、單向管理的中心化治理方式,而踐行網上群眾工作的網絡治理是“去中心化”的新形式。這就要求黨建工作不斷創新思維、提升能力,并發揮黨建精神引領、思想動員、制度建設和規范治理的作用。改進治理方式,其一,要對雜亂無章的網絡信息有足夠的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直達網絡民意,解決民意問題。其二,要完善網絡機制建設,構建信息化的網絡治理體系,化解網絡糾紛,維護網絡民眾的安全和利益。其三,要提升黨建工作媒介運用能力、輿論引導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社會動員能力等,引導網絡輿論走向。總之,要以網上群眾工作為著力點,在線上與線下社會治理之間搭建橋梁和紐帶。
轉變思維角度,構建良性治理機制。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黨建工作要用現代化的創新思維提高社會治理水平。以平等、透明、公開、公正為原則,促進黨建工作高效高質發展,要善用網絡治理的方式解決人民群眾的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避免網絡社會對黨建工作帶來的負面輿論影響和隱性風險,確保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首先,要推進黨建工作執政方式和治理機制改革創新,并在實踐中逐漸完善。通過網上群眾工作提升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增強黨建工作的凝聚力。其次,廣大黨員干部要善走網上群眾路線,提升網絡素養和媒介素養,提高治理水平,完善聯系群眾的機制。再次,從黨組織建設的角度出發,網上群眾工作要拓展思路、構建治理和服務體系、暢通聯系渠道。從黨員干部的角度出發,網上群眾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要具有高水平的溝通能力、服務能力、決策能力和治理能力。最后,要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協同合作,為開展網上群眾工作匯聚力量,并構建與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機制。推進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彌補制度建設和治理機制的不足之處。
堅持實踐創新,發揮黨建功能。黨建功能的發揮要適應社會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發展,推動黨建工作的實踐創新。網上群眾工作是以執政為民的理念為核心,對社會轉型、社會發展、社會環境變化的積極回應。借用互聯網思維和優勢實現傳統與現實的有機統一,促進社會環境穩定協調發展。通過加強網絡陣地建設,以人民群眾慣用的方式和話語體系增強話語主動權,傳達黨建精神。尤其是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黨建工作在實踐中創新“媒體問政、網絡參政、時政微視頻”等工作方式,為主動適應信息化社會不斷進行功能調適。網上群眾工作,要通過實踐創新實現黨建功能的自我凈化、完善、升級等,并激發人民群眾參與黨建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黨帶領人民群眾走向繁榮富強的目標。
堅持制度創新,健全黨建工作的功能機制。黨建工作的功能建設包含制度建設和機制建設兩個方面,制度建設是建立在制度自信的基礎上,機制建設是建立在功能發揮的基礎上。我國的制度建設既要突出人民的主體地位,又要堅持國家的統一,處于當前社會結構轉型、利益結構調整、利益矛盾升華和人民群眾利益訴求加大的背景下。當出現利益表達渠道不暢通時,人民群眾逐漸轉移到網絡空間尋求利益表達途徑,使得理性與非理性的利益表達交織在一起,對網上群眾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黨建工作要堅持制度創新,健全黨建的功能機制,合理、有效、及時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權力,維護社會穩定發展。面對群眾工作中對象、方式和途徑的變化,進行制度創新,健全黨群互動機制、民意協調機制、民主決策機制、社會治理機制、服務機制等為群眾工作提質增效。
總之,網上群眾工作要基于對人民主體地位的正確認識,構建黨群互動機制,密切聯系群眾。另外,網上群眾工作要正確認識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增加線上交流與線下溝通,構建常態化的聯系機制,推動黨建工作的整體性發展,并向服務型轉變。
(作者為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工業大學黨委組織部講師)
【參考文獻】
①胡朝、劉燕:《從“上街”到“上網”: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演變的空間理路與實踐邏輯——兼論習近平同志“網絡群眾工作”思想》,《繼續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②黃穎:《黨建O2O關鍵在于實現“四通”》,《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年第5期。